第五章 誰為行路人(1 / 3)

瓊州因玉瓊湖而得名,湖光山色,千古風情,令無數武林俠士江湖中人流連忘返。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波光粼粼,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瓊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莫七七進了瓊州便興致盎然的拉著莫離前來遊湖,本想乘船遊湖,想著莫離的身體又怕他受寒,於是莫七七便攜莫離沿著一條圓潤平滑的碎石鋪就的小路向湖邊一座不高的小山丘走去。來到丘前,拾級而上,曲曲折折,已踏出五六十級。

這座山丘依湖而立,同樣因湖得名,名為玉瓊山,山間有一亭子,名為“覽瓊亭”,因其既能覽得玉瓊湖全貌,又能縱觀瓊州城,所以遊玉瓊湖者,“覽瓊亭”是他們一窺玉瓊湖全景的最佳去處。

兩人登階來至亭前,看著眼前的覽瓊亭,莫七七心中不由吃驚一下。這座亭子將整個山頭都占去,看上去,方圓足有十幾丈。這是她所見過的最大的亭子。

亭頂呈八角向八方延伸足有三尺,下麵八根盤龍柱子矗立。亭內石桌石幾布置的錯落有致,數目驚人。可見平時遊人的數量幾何了。

這時,亭內的石幾上幾乎坐滿了人,很顯然久雨後的陽光,是多麼的讓人喜愛;而陽光下的春景,又是多麼地讓人陶醉流連。望湖亭中客幾滿,是意料中的事。

看裝束,幾乎各類人都有。以名人為主,飽學之士,顯貴子弟,青樓名媛,江湖豪客,瓊州的各界名流竟然大多至此,可見,玉瓊湖聖景對久雨後的人的吸引之大。

然而,當莫七七師徒二人踏足亭中,亭中的喧嘩竟然啞然而止,眾人都看著踏入亭中如神仙般的兩人,女子不施粉黛,清麗脫俗,明亮的雙眸靈動好奇的環顧著周圍,她身後是一名與她一樣身著白衣的男子,雖然帶著半張麵具,依然遮掩不住那奪目耀眼的光芒,宛若天神,晶瑩出塵,一種韻致就這樣在他周身流連,讓人看不清道不明,讓人忍不住看了又看,想要窺視那麵具下的真容,又怕褻瀆他。所有的人都屏息著,驚奇的望著他,不覺間,被他所迷惑。

莫七七將亭中之人掃視一遍,回頭看向淡然的莫離,原以為給他帶個麵具便能低調些,沒想到依然是自欺欺人。為什麼他帶著麵具隻露出半張臉,都這麼引人入勝,天理何在呀!為什麼男人能生出這麼好看的一張臉呢!任她如何千嬌百媚,站在莫離身邊永遠都隻是陪襯!糾結痛苦啊!

然而那一身白衣飄飄之下卻是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這幾天莫七七一直想盡辦法給莫離吃東西,收效甚微,甚至稍微油膩一點他便會全部吐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天妒紅顏”嗎?如此完美的師傅連老天爺都想要招他去相伴嗎。

避開這些煩人的視線,甩甩頭拋去那些莫名的淒涼,莫七七舉步向亭中靠東北角一座還沒有人坐的石幾走去,忽然,在她的眼角餘光所視之處,她發現了一個人。

隻見那人斜倚在亭子北麵的一個大石上。此人衣衫襤褸,但整潔異常,滿頭亂發掩去了半邊臉,不過從其露出的一半爬滿皺紋的臉來,看上去六七十歲,已過花甲之齡,其發已灰白,蒼須亂垂。

那人分明是個乞丐,此時,他正一口一口地喝著一個大葫蘆裏的酒。看他眯著眼,嘴角含著笑意的樣子,似是嗜酒如命,正處在對好酒的癡迷中。

令人注目的是,這乞丐身旁竟放著一本書。那本書黃中透黑,書的四邊已破損多處。

莫七七感到奇怪,是誰把一本又舊又破的書放在那兒?是那個乞丐帶來的書,還是別人扔在那兒?

莫七七心神一轉,心下暗道:這有什麼好想的,這分明是那乞丐之物嗎,其他人根本沒必要拿一本破書扔在那兒吧。

她雖然確定了那本書是那乞丐所有,但心中的好奇還是不能釋然。一個乞丐還帶著一本書,這已不同尋常所見了。看那乞丐酒醉神迷的勁兒,十有八九是個隻知醉裏夢鄉的人,這樣的人也看書?她心中嘀咕著。

莫離看著莫七七那些個小動作,也注意到乞丐身上去,原來是他,會心一笑,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這乞丐酷愛杯中物,這是實話,但說他隻知喝酒尋醉,那是大錯特錯了。其實,說起這個乞丐,江湖人無不敬仰。此人為人豪爽詼諧,一身正氣,對武林中人作奸犯科之行,從不手軟。而對除暴揚善之舉,全力支持,並且身體力行。因而,受到眾多江湖人士的尊敬。莫七七江湖閱曆尚淺,讓她多認識些江湖泰鬥也好。

莫七七心瞅著眼看著,一想到身後還有“劍仙”莫離這塊巨大的金字招牌,便大膽地向那乞丐走去。走到乞丐跟前,那乞丐依然故我,一口一口“咕嚕咕嚕”地直灌黃湯。唉,他的酒葫蘆還是特大號呢。

莫七七見那乞丐對自己的走近沒有反應,於是,故意咳嗽了幾聲。但那乞丐仍是無動於衷。

如此情形下,莫七七隻好認為那乞丐已經是醉裏不知人事,她也不須理會了。

她跨一步到了書旁,將書撿起。

書一入手,她感覺到書的封頁異常滑軟舒適,全不像原先想的那樣,這本又舊又破的書,手感自是應該粗糙不堪,沒想到給人的感覺竟是相反的一麵。莫七七詫異不已。

她將書的封頁仔細看了一下,竟然看不出是什麼材料做的。不過,有一點她看出來了。封頁的周圍並無破爛之處,可想,定是由某種特殊材料做成的。

按下心中的訝然,莫七七翻開了一頁。入目處,赫然寫著“隨雨曲”三個大字。

當莫七七看到“隨雨曲”三個字時,先是一怔,後是驚喜萬分。

莫七七自從跟著莫離拜師學藝以來,就涉獵各種藝法。除習醫術她極度排斥以外,琴棋書畫也都是她日常的課程。她雖然不如莫離精於此道,但悟性頗高,小小年紀就將莫離所藏各藝書籍閱遍,操琴弄畫,弈棋揮墨都有小成。其中對於琴之一項,她就能彈奏演練出許多名家古典。莫離存的幾本琴譜早已被她翻了不下幾十遍。有一本琴譜中曾記載了數支名動一時的名曲,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這支“隨雨曲”。

據聞“隨雨曲”一經彈出,意境深邃高遠,恬淡舒意。劍拔弩張,凶狠狂暴之人聽之,如沐春風,頓有和光共塵之感;文人雅士聽之,又有知音得覓,心境適遠,如飲甘飴之感;市井販夫聽之,世俗之心頓換,超然塵外之感代之。

曾有野史記載,當年“琴聖”蕭千行在天下第一樓“祈雨樓”操奏彈奏“隨雨曲”時,祈雨樓周圍數裏內,凡是琴聲所及之處,無不一片寂然。行人駐足,商販住口,馬車止步,酒樓靜默……甚至連牲畜的聲音都沒有。雖不能全信,當時“隨雨曲”所能帶來如此大的威力,但憑此曲能傳誦百代,入史記載,可見其超絕之處。

如今,莫七七乍見到失傳多年的曠代琴譜,她怎能不驚喜萬分呢?

強壓下心中的驚喜,不幾下翻到書中的曲譜,細細看了下去。

正在她沉醉在“隨雨曲”的曲譜中時,一句話猛得衝進她的耳內,打斷了她繼續閱讀下去。

“小丫頭,快放下這本書。它也是你能看的!”

聲音洪亮,入耳轟鳴,直震得莫七七身子一顫,此人好驚人的內力啊。

莫七七雖知是那乞丐所言,但她沒有依言放下,而是接口道:“老人家,真對不起,我隻想看看而已,請你再等一會,我馬上放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