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慶元年三月,各地舉人趕赴京城參加春闈。
舉子們意氣風發,滿腔抱負,誓要蟾宮折桂,科舉入仕,為大盛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少爺,咱們終於到京城了!”
城門口,小廝模樣的少年牽著馬,對身旁的青年開懷大笑道。
青年仰望城樓,眸中流露幾分堅定,還有幾絲期待與不安。
他向城門守衛出示路引。
守衛掃了一眼,“綿州唐修,來京參加會試,進罷。”
“多謝。”
唐修拱手,拿回路引,招呼小廝牽馬進入城門。
入眼處,八街九陌,車水馬龍,極為熱鬧繁華。
不愧是京城。
小廝呆呆瞅著眼前的繁華之景,不由張大嘴巴,喃喃感歎:“少爺,京城真的好大啊,咱們怎麼找客棧?”
唐修打眼一掃,指指不遠處的指示牌,“跟著這個走便可。”
小廝一臉驚訝:“少爺,這是不是以前《慶州旬報》上提過的路牌?沒想到京城也有這個!”
唐修笑道:“慶州新城可是當今聖上督建的,慶州新城有,京城怎會沒有?”
“也是哦,陛下可真聰明,這樣一來,省得咱們問路了。”小廝撓頭讚道。
唐修笑而不語。
兩人循著指示牌找到一家客棧,還沒入店,店中夥計便迎上來。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
唐修說:“住店。”
夥計為難道:“不瞞客官,咱們店裏的房間都滿了,大多是來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客官還請另尋他處吧。”
“這就滿了?”小廝鬱悶道,“那少爺,咱們繼續找下一家吧。”
唐修點點頭,“隻能如此了。”
兩人找了好幾家,結果每次都被告知客人已滿。
他們奔波至京城,早已神疲體乏,找了好幾家都無法入住,愈發疲憊不堪。
小廝耷拉著腦袋:“少爺,這可怎麼辦呀?”
唐修冷靜道:“再去別處問問罷。”
“可是別處都是一些低等的客棧,來往的都是些三教九流,您怎麼能住那種地方呢?”
唐修倒是淡定:“無礙,總比睡大街來得強。”
兩人尋到一處破舊的小客棧,甫一踏進去,便聞到一種陳腐的黴味和汗臭味。
小廝皺了皺鼻子,心疼他家少爺。
唐修定了一間上房,吩咐他交錢。
客棧掌櫃打量二人,笑著說道:“看郎君這般品貌,是來京考試的舉人罷,郎君方才一進來,某便覺得蓬蓽生輝啊。”
唐修笑回:“得入貴寶地,是某之幸。”
京城果然人傑地靈,連一個小客棧掌櫃都這般文雅有禮。
掌櫃被他捧得開心了,笑眯眯道:“貴客若有需求,盡管吩咐夥計。”
“多謝。”唐修拱手道,“在下和家仆行路匆匆,腹中饑餓,可否上些吃食?”
“當然可以!”
掌櫃連忙吩咐夥計替他們搬運行禮入房,又吩咐廚房準備飯菜。
客棧雖然破舊,但房間還算得上幹淨。
片刻後,夥計端上膳食,言辭熱情:“客官,您的飯菜來了,請慢用。有什麼需要盡管吩咐小的。”
唐修從荷包掏出碎銀,遞給夥計,說道:“我初次入京,不懂京城風俗,不知道小兄弟能不能跟我說道說道,以免我不小心貽笑大方。”
夥計大大方方接過碎銀,笑嘻嘻道:“貴客您太客氣了,隻要您別嫌棄小人言辭粗鄙,小人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一旁小廝心道:就這還言辭粗鄙?
京城果然藏龍臥虎啊,一個小小的夥計都這般文縐縐。
這並不稀奇。
京城乃天下英才彙聚之地,京城百姓耳濡目染之下,當然能說出幾句文雅的話來。
唐修道:“我之前看過《京城旬報》,報紙上登載過女官一事,朝廷當真有女官?”
小廝暗自不解:少爺連女官叫什麼都知道,怎麼問這個問題?
“是真的呀!”夥計一談這個就興奮起來,“我還遠遠見過一回呢!”
女官本來就是個稀罕事兒,一直是京城百姓的談資。
他們倒不是抱著惡意,而是一種獵奇的心理,他們就想知道女官與尋常女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唐修打量他的神情,便隱約猜出他的態度,心中暗鬆一口氣,佯裝感興趣問:“你見過?見過哪位?”
“見過尤侍郎!”夥計嘿嘿道,“長得可真好看!”
“朝中隻有尤侍郎一位女官?”
夥計看他一眼,“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咱們靖平長公主就是財政部尚書啊,尤侍郎和唐侍郎都是她手下的大將!”
“我隻從報紙上看過,並不知詳情。”唐修繼續問,“不知那位唐侍郎又是如何樣貌?年歲幾何?祖籍何處?”
夥計狐疑打量他,“你要幹嘛?”
“隻是好奇。”唐修拱手道,“某姓唐,此次入京趕考,倒是想沾沾同姓之人的喜氣,保佑自己考中。”
夥計:“這樣啊。不過這樣的大官小人也不清楚,就聽說兩位侍郎都孑然一身,沒有親眷,祖籍更加不知。年歲嘛,應該是二十多歲吧。”
“多謝。你去忙罷。”
夥計離開之後,小廝好奇問:“少爺,您打聽女官做什麼?”
唐修歎口氣,府中那件大事發生時,他這小廝尚未入府,後來大家都絕口不提那事,小廝自然不知。
“無事,就是好奇。”
朝廷如今急需人才,樓喻對這次會試還挺看重的。
去年加恩科的時候,因為重點放在男女同考上,他沒有過多關注科舉,隻殿試的時候點了一甲,授了官職,其餘統統交給吏部去了。
今年是昭慶元年,這次會試的意義不一樣。
他需要挑選出真正的有誌之士,培養願意支持自己改革的新鮮血液。
“陛下,楊相和範相求見。”
樓喻頭也沒抬:“讓他們進來。”
二人入殿行禮,等樓喻批完手中奏疏,放下筆,範玉笙才開口。
“陛下,殿試考題可出了?”
樓喻道:“朕還沒想好,範愛卿和楊先生有沒有好的點子?”
其實他有很多事想要問策的,但他的想法有些超出綱常,難免嚇到那些考生,一時拿不定主意。
範玉笙斟酌道:“陛下英明睿智,如今大盛並無內憂外患,若說朝廷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讓百姓安居樂業。”
樓喻頷首,又問:“楊先生以為呢?”
“回稟陛下,臣以為,範相所言有理,不過讓百姓安居樂業,並非一蹴而就,這是一項長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