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2 / 3)

“那麼,眼下最關鍵的任務是什麼?”

楊廣懷道:“是陛下心中所想能否順利推行。”

樓喻一愣,旋即失笑:“你倒是大膽。”

“臣妄自揣測上意,請陛下恕罪!”楊廣懷立馬跪地請罪。

範玉笙:“……”

楊相可真拚。

其實,陛下想做什麼,他們這些慶州係官員如何不知?

當年在慶州,陛下的各種舉措之所以沒有阻力,是因為慶州地方小,沒有龐大的勢力集團可以抗衡。

然而,廢除休妻製如今不過在慶州一州實行而已。

現在的情況與當年不同。

樓喻沉思片刻,問楊廣懷:“如果朕沒記錯,先生十三歲便考中秀才了罷?”

“是。”

“朕當年初見先生,先生已二十出頭,先生學識淵博,緣何止步秀才?”

楊廣懷灑脫笑道:“家貧,無以為繼。”

“若非機緣巧合,朝廷便錯過先生這般大才了。”樓喻感歎一句,“不知天下還有多少學子因為家貧不得不放棄學習。”

“陛下謬讚,臣當不得大才之稱。”楊廣懷道,“還是範相更加適合。”

範玉笙:“……楊相莫要妄自菲薄,若非楊相為錢財所困,金榜題名絕非難事。”

“哈哈哈,二位不必互捧了。”樓喻笑道,“楊先生親身經曆寒門學子讀書之難,應當知曉,如先生這般因為讀不起書而湮沒的良才何其多,朕每每思之,深感遺憾。”

範玉笙問:“陛下想以此為考題?”

樓喻搖首:“非也,隻是想和二位聊聊。雖前朝設科舉製,已然為寒門提供入朝參政的機會,但真正能念得起書的又有幾人?”

“更何況,真正擅於鑽研經史子集的不過鳳毛麟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賦,若是隻給學子提供一條道路,必定有許多學子在半路夭折。”

範玉笙不解:“陛下的意思是?”

“就拿工部舉例。工部有多少官員,都是經過科舉選拔躋身士族的?他們學的是經史子集,他們是否懂得機械原理?他們是否了解虞衡山澤之事?若是不懂,又如何指揮工部各項事宜?”

範玉笙道:“工部承朝廷政令,啟工匠做事,不論是建造修繕,抑或是虞衡山澤,皆有通曉這些事的匠人去做,工部官員即便不懂,也可傳達政令。”

樓喻直接問:“假設朕要修建一座館閣,朕之要求隻能傳給呂尚書,若呂尚書不通建造之事,又不明白朕的要求到底為何,如何能夠準確傳達給工匠?二位知曉謠言是如何傳播的罷?很多時候,政令一層一層傳下去也會變味。朕要的是館閣,結果工匠修了一處園林,該由誰擔責?”

“還有,建造材料如何挑選?材料的成本是多少?這些都是內行,一個外行人如何知曉?若底下人以次充好又該如何處置?”

或許樓喻舉的例子不夠恰當,但他的意思範玉笙聽明白了。

無非是術業有專攻,讓一個酸腐文人去指揮建造一事,確實難為人。

“陛下是想改革科舉製?”楊廣懷問。

樓喻道:“並非改革科舉製。咱們如今的科舉,考的是國學、算學、詩賦、律法和策論,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可否再設農科、工科等,讓朝廷多一些合格的專業型人才?即便隻習得皮毛,總比完全不懂卻瞎指揮來得好。”

“陛下是將三部招考方式與科舉相結合?”範玉笙問。

“這是朕的一個設想。”樓喻舉例道,“比如孫測繪,其父是個秀才,擅測繪一道,但就因為無法再進一步,便不能為朝廷效力,豈不浪費人才?比如袁向道、霍煊,他們若是正經科考,還能為朝廷效力嗎?”

“恕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樓喻終於說出他的目的。

“朕想在京城建一所大學,還有圖書館。”

範玉笙和楊廣懷對視一眼。

“何為大學?何為圖書館?”

樓喻解釋道:“大學就是傳承知識之地,全國舉人皆可入學,學期三年。圖書館就是藏書館,館中藏有各科典籍,供天下人免費閱覽。”

“這大學與尋常學院有何區別?”範玉笙問。

“大學中有各門學科,學子入學時必須選擇一門學科作為專業,國學等基礎學科乃必修。必修和專業學分學滿,便可畢業。畢業後再參加會試,獲得做官資格。”

如此一來,科舉無需改動,又能培養相對專業的人才。

那些舉人的文化水平本就相對較高,再入學學習專業課程,屆時便可培養出適合崗位的官員出來。

楊廣懷卻問:“舉人才能入學,那麼陛下方才舉例的如孫測繪父親那般的秀才,又如何能進?”

“特殊人才,可特殊對待。”樓喻回道,“具體章程之後再議。”

範玉笙問:“陛下,入大學學習是否為強製?”

“並非強製。”樓喻笑著搖首。

範玉笙:“那學子為何要耗費三年時光呢?”

“如果,大學裏的夫子都是當世名士呢?或者,朝中官員偶爾去大學開展講學呢?”

那些舉人尋常很難接觸到這些大人物,如果進入大學便可見到這麼多名士高官,何樂而不為?

“更何況,隻要學分學滿便可畢業,三年隻是為學子設置的底線,若三年還未能畢業,便做退學處理,且五年內不得參與科考。”

如果連個專業課都拿不到學分,還能指望當個勤懇敬業的好官?

兩人都聽明白了,皆認為此舉可行。

楊廣懷道:“陛下聖明。”

範玉笙道:“各類學科齊聚,確實堪為‘大學’。不過陛下,圖書館需要大量的各科典籍,工程浩大,恐怕一時半會兒難以收集完成。”

“無礙。”樓喻笑眯眯道,“圖書館可以慢慢來,先把大學班子搭起來再說。咱們繼續聊聊殿試該出什麼考題罷。”

兩人:“……”

說了這麼久,他們差點將正事忘了!

樓喻打算定下兩道策論考題。

第一道:淺談士、農、工、商於國之利弊。

第二道:巾幗不讓須眉,何解?

兩人一看這考題,便知樓喻所想。

第一道考題看似中規中矩,實則藏有陷阱。淺談士農工商之利弊,估計不少考生第一反應是士農之利,工商之弊。若是不了解陛下所思所想,估計無法得到陛下的青睞。

第二道就有些挑戰綱常了。

範玉笙歎笑:“陛下,此事是否應該徐徐圖之?”

樓喻本來的確打算慢慢來,但是他娘為了他懷孕了。

他不想辜負他娘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