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報喜(1 / 2)

陳渝住進廷尉府沒幾日,就發現終日有大量的箱籠被運進這裏。差役們也都行色匆匆,不過眼角眉梢具是喜悅。陳渝覺得納悶,找個機會帶著李嬤嬤一問,才知道幾日後便是新年了。

“感覺姑娘和我們公子一樣,對年節喜事不太關注。”李嬤嬤一麵喝著剛泡好的杏仁桂花茶,一麵淺笑盈盈道。

陳渝心想,孫康和他身邊的人還算給她留麵子,沒把這具身體的原主之前是個智障的事情廣而告之。於是她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也笑嘻嘻的反問李嬤嬤道,“孫大人對年節喜事也不關心嗎?”

“許是因為公子從小被國公爺嚴格教養的緣故,就連年節假日都不肯放鬆一日課業。”李嬤嬤從袖口抽出雪白絲帕,輕輕點了點眼角道,“說起來可憐,公子一直對課業不甚上心,國公爺逼迫的緊,直到國公爺升值外放,公子進入書院,這才鬆快起來。”

“書院?”陳渝心想,這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應該就是古代版衡水中學了吧。她自己中學的時候也是念的寄宿學校,早上六七點就要上早自習,夜裏十點鍾才下晚自習,花季雨季的少女時代幾乎就是一日一日沉浸再書山題海裏度過的。

“嗯。那時恰逢長公主殿下身子不爽利,國公爺又外放就任,隻能把公子送進書院裏去。”李嬤嬤揭開杯蓋,一縷桂花的香甜氣息四溢開來,“其實書院的學業寬緊都在各人,有懸梁刺股金榜題名的,也有咱們公子這種,純粹是找個地方和同齡的世家子弟玩耍的。”

“孫大人這麼幹,國公爺知道嗎?”陳渝慶幸孫康自幼對朝廷法度感興趣,也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不然的話,一幫家境優渥的少年人聚集在一起不學無術,很容易走上歧途。

“國公爺氣的夠嗆,卻也束手無策。”李嬤嬤的眼神柔軟,散發著慈祥的微光,“長公主殿下倒是看得開,在公子讀不進書的時候,早就跟我提起過,大不了之後跟皇家結親,娶一位公主郡主,領個閑職,何必要何寒門子弟去爭那科場勝負?”

“其實國公爺也是為孫大人好,現在的孫大人應該也能理解國公爺了。”陳渝看著漂浮著桂花碎的金黃茶湯,不鹹不淡來了這麼一句。

“其實站在國公爺的位置上,倒也沒什麼不妥。畢竟就這一棵獨苗,自然是寄托了所有期望的。”李嬤嬤無不感歎地說道,“國公爺自己是科場出身,一直希望能夠在廟堂上大有作為。不過世事難料,先帝看他容貌俊秀,氣度儒雅,又得知他尚未婚配,當場就為他賜了婚。”

陳渝心想,難怪孫康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本朝慣例,一旦娶了公主郡主,就不得進入戶部、兵部等實權部門任職。這輩子通常就是守著金枝玉葉,做一個飲酒賞花的富貴閑人。科考中榜的人,臥薪嚐膽十年寒窗,多半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官場上有一番建樹。

自己沒做到的,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看來無論古今,父母的想法都異曲同工。不過孫康的幸運之處在於,家中有一個開明豁達且能庇佑子女的母親,這才能放開手腳去幹自己想做的事情。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好香啊。”說曹操曹操就到,孫康微笑著走了進來。他穿著濃黑的水貂大氅,愈發顯得膚白若玉,眉目如畫。一頭濃密烏發用紫玉冠挽起,好一個翩翩佳公子。

李嬤嬤上前,替孫康脫了外衣,告退出去。陳渝替孫康斟了茶,又遞了塊芙蓉糕給他。

“聊什麼呢。”孫康嚼著糕點,和顏悅色問道。

陳渝心情鬆快,打算逗他一逗,“沒聊什麼,不過說起你少年時的舊事。”

“哦,肯定沒什麼好話。”孫康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反正在我父親眼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弄得闔府上下都眼巴巴盯著我讀書習字。”

“那時候你感覺如何?”

“如何?樊籠囚鳥,鬱悶至極。”孫康說到這兒,低頭飲了一口桂花茶,“好燙!”

“莫激動,莫激動呀。”陳渝擦拭著晃出來的茶漬,“你看你急什麼,又沒人和你搶。”

“對了,待會你換身衣服,我帶你見個老朋友。”孫康漫不經心道,“趁著我今日有空,等到新年,闔宮晉見同僚走動,隻怕每日都得喝的酩酊大醉才回來。”

陳渝做夢都沒想到,孫康帶她去見的老朋友,居然是昔日的新獄典獄——楊清寧。

楊清寧此時已解除了軟禁,剛從街市上買完年貨回來。麵對不請自來的孫康和陳渝,他也沒有太詫異,隻是把二人引到堂屋裏坐下,又點上暖盆給二人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