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第 115 章(2 / 2)

所以,家長的態度是關鍵。

我們看一個更典型的事例:

兩歲的法法已經能說許多的話,不知從何時起,法法有時會出現口吃的現象。對此,奶奶十分著急,常常去糾正法法的口吃,讓法法重新說上一遍、兩遍、有時甚至是三遍。盡管如此,法法的口吃現象仍不見減少,似乎反而愈加嚴重了。媽媽也是很早發現了法法的這一說話特點,但她始終保持著較冷靜的態度。耐心地傾聽法法斷斷續續、結結巴巴的講話,不輕易打斷法法的說話,不刻意糾正法法的口吃。可是,奶奶不相信媽媽的這一說法,生怕現在不去糾正法法的口吃,以後法法真會變成口吃了。不久,法法上了托兒所,口吃的現象逐漸減少了,語言變得流暢起來。可是,隻要麵對奶奶,法法有時仍會變得有些口吃。

可見,過於嚴厲的態度和急於糾正,隻會適得其反。老年人的心態可以理解,怕孩子真成“結巴”,但她的所做正是害了孫子一生。因為,從文中來看,法法已經形成了口吃,在一些環境下他會有口吃的心理預期,心理障礙已經形成,法法隻要在奶奶麵前就會口吃已經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如果奶奶改變態度,法法可能會變得象正常兒童一樣;奶奶如果不改變態度,孩子就永遠有口吃的恐懼。而且,進了學校,隨著提問的增多和課堂越來越嚴肅,法法如果性格稍內向或碰上一個嚴厲的老師,他的口吃也會突然加重。㊣ωWW.メ伍2⓪メS.С○м҈

PS:

(1)首先要確定孩子是不是真正的口吃,如果僅是剛開始出現的口吃現象,就要任其自然,不要以任何方式引起孩子對口吃的注意。

(2)對於出現了較嚴重的口吃的孩子,家長要認真分析孩子口吃的原因,搞清楚孩子口吃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造成孩子口吃的環境因素是什麼,並設法消除。如果孩子口吃與其內向、自卑、怯懦的性格有關,就要從優化孩子的性格入手;同時要注意當孩子表現出語言不清時,不要顯得太在意,更不要挖苦、諷刺。如果孩子口吃是由於年齡太小、言語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致,不要忙於糾正孩子,更不要反複打斷孩子、讓孩子重說。與處於這種情況的孩子講話時,不妨說得慢一點,盡量說短句子。

(3)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如初中的孩子,也盡量不要提醒,更不可訓斥,最好隨便他說話。盡量避免做任何矯正和訓練,放鬆是第一位的。要把孩子的口吃當成正常的事。

(4)對孩子的家庭和學校的環境作調查,發現其周圍有口吃者則要注意隔離。如果有嘲笑則需要求老師配合,保護孩子不受其他孩子的嘲笑,看孩子自己的情緒,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強求。

(5)仔細觀察、分析孩子的情況,看看孩子究竟在什麼情形下講話流利些,在什麼情形下講話不夠流利。孩子說話流利時;鼓勵他(她)多說一些;孩子說話不流利時,孩子說話不流利時,要耐心地聽,不可打斷他,他不想說也不要強迫他。如果孩子緊張、害怕時,則讓他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必非說話不可。

。您提供大神千塚粟的口吃者啟示錄之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