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 第 58 章(1 / 2)

這話聽在耳中,直將皇後氣得七竅生煙,又不好當麵反駁,免得落個妒忌的把柄在太妃手中,平白給淑妃添了籌碼,因此少不得口中應下,眼觀六路,將那些個低位嬪妃統統記在心上,預備日後計較。

那曼麗自是頭一個眼中釘,偏是太妃還要在皇後麵前極口稱讚,皇後險不曾當場發作起來:“皇帝如今也有些糊塗,我聽說此次選入的新人中,當屬胡貴人最得盛寵。那女子我也叫來細看過,小門小戶出身,雖有兩分姿色,但很不成體統。皇後理當勸著皇帝,多和世家女子親近才是,到底世家才是我朝中流砥柱,不可輕忽。”

皇後自己出身甚好,但因總有人傳著她是個奸生子,是母親與人偷情所生,自小也很受了一番嘲弄。因而她倒不似太妃這般豪門世家出身的,眼裏容不得沙子,瞧不起平民女子,反倒是一般世家裝嬌拿喬,她很是厭惡。恰好那曼麗最是個目無下塵,喜歡拿腔拿調的,皇後見她一眼就不喜歡,隻是不敢當著太妃麵流露出來罷了。

隻是若要這麼應下,難免氣結,皇後忽而靈光一現,嫣然笑道:“娘娘教誨甚是。論起來聖上也許久沒去恪嬪那裏坐坐。要說恪嬪,真是出身極好,性情端正,品性高潔,當屬後宮第一。就是這些年長齋禮佛,不肯出來走動,聖上也不好多擾了她清修。我這就回去和聖上說,讓聖上多去走動走動。”

這一席話一時把太妃局住了,隻得訥訥訕笑。原來這恪嬪姓柯名愛娘,當初還是太妃簡拔在皇帝身邊的。那柯家乃是世家中第一流的豪門,愛娘的高祖更是跟著前朝的腓大帝東征西戰過的猛將。柯家綿延百代,人才輩出,勢遍朝野,因出過不少文人豪俊,又出過許多精幹將帥,人稱其“琴劍之族。”若非因前朝一朝戰敗,柯家大半子弟折損戰場,勢力大不如前,如今怕就連皇帝也要怯讓幾分。

此等家世,莫說曼麗萬不能及,就連太妃也不敢直攖其鋒。昔日能令愛娘入侍,一則是柯家勢已衰頹,四處活動,希圖重振家聲,二則是愛娘究竟是旁係出身,並非嫡支。

太妃一番動作,原指望籠絡住愛娘,使柯家對己死心塌地。誰料愛娘卻是個忠節烈女,心係前朝。聞聽前皇帝被逼著退位,就在家中大哭一場。入得宮來,太妃本欲拉攏,愛娘初時當她是個好人,沒過幾日卻聽聞當日竟是太妃手執兵刃,親率禁衛,收繳印璽,逼迫皇帝下詔退位。愛娘立時回去,痛痛大哭一日,次日閉門不出,堅稱禮佛,實則在宮中辟一靜室,偽言供奉神仙,實則繪先皇畫像,早晚叩拜祝頌。

先皇在位時,待太妃著實恩深情厚,太妃做出迫令逼宮之事,雖有難言之隱,到底是以臣迫君,以妻迫夫,事情雖成,心中卻格外有愧。幸而先皇投奔其妹,流落異邦,妻子身死,都不得歸葬,今生料無再見可能,總算叫人安心不少。怎料恪嬪突然做出這番舉動,無異於一掌抽在太妃臉上。

太妃也曾親去勸過幾回,怎奈恪嬪閉門不納,勸服不得。一次太妃迫令急切,恪嬪竟尋出前朝袍褂,穿戴得齊齊整整,直挺挺跪在地上,悲聲道:

“太妃昔日也是如此迫令皇帝的嗎?”

這一聲把太妃問在了當地,一句話也說不得,從此曉得恪嬪不是個軟弱可欺的,索性隻當養了步廢棋,再不去理會她。恪嬪自此落了個清靜。皇帝因她是大世家出身,對她多有防備,恪嬪也不以容色見長,因而寵愛稀薄。

但這正合了恪嬪的意,她也不爭寵,輕易也不出門,隻在自己宮裏自得其樂。日子久了,皇帝見她和太妃不是一路人,又很忠烈,便對她有了三分敬意,雖不臨幸,偶爾也去坐坐。恪嬪一般不卑不亢招待了,卻決不肯讓皇帝留宿。皇帝曉得她的脾性,對外隻說恪嬪為國祈福,閑雜事務一概不必拿去煩擾。因而皇帝回宮,不曾有人叫她去迎接,宴飲也無人請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