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5 章 番外篇—姐弟遊記(3)(2 / 2)

在即將沒入路邊山林之前,它駐足回頭看向了容湘的方向,容湘亦停下來衝它揮揮手。

“阿姐?”牧榮淳迎上走回來的容湘,目露關切地喚了一聲。

“沒事兒,就是熏得慌!”她有些難以忍受地屏息道。

“熏得慌?”

容湘伸手扇了扇,想要驅散身上沾染的味道,她苦笑一聲:“常聽說獅子臭、老虎騷,沒想到還真是這樣啊!”

牧榮淳:“……”他也聞到她身上那股味道了,很強烈的氣味。

經過眾人熱情的問候,兩人找到了隊伍後方的孫樞,發現就這會兒又堵了不少車馬。好在問題解決了,這會兒總算能恢複通行了。

上馬前,容湘悄然掐了個訣驅散身上的氣味,不然鐵定連馬都上不去,對馬兒來說老虎的氣味太霸道了。

三人再次啟程了,容湘吩咐孫樞:“給負責這裏的隱衛傳信,讓他們查一查偷獵的事,那老虎的傷是偷獵者所為。”

“這老虎竟真的是來求助的?”牧榮淳對此表示驚歎。

“何止,這位虎姑娘聰明著呢,不僅知道向人求助,還知道人也分好壞,堵著路等好人給它幫忙呢!”

攔路虎的插曲過後,三人之後走得都很順利,一路邊走邊逛,悠悠閑閑晃到了葉城附近,這裏自前朝起就是北方重城之一,前宴國時還做了都城,無論是人口還是城池規模都遠超許多城鎮,在華夏開國後,被列為舊城改造的第一批進行基礎設施重建。

幾十年過去,這裏早已不複舊日模樣,哪怕是原來的舊城也改造得沒了曾經的影子。

三人在葉城外的村莊停下來,牽著馬跟村裏的人討水喝。

這個村莊在通往葉城的國道旁,交通便利的同時,這裏的人們也很有經濟頭腦,沿著國道開設了不少店鋪,吃飯的、喂馬的、修車的……對於趕路的人來說,可謂是保障齊全了。

“這村子應該挺富庶的。”他們將馬兒交給喂馬的那家店,讓給添草喂水,他們則走到了旁邊的茶水鋪子。

“每日車馬來往,生意定然不錯。”牧榮淳看了眼這會兒工夫進進出出的人流和車馬,大概估算了下此處每日能賺多少錢。

“能發展起通道經濟,確實很有想法。”容湘讚許道。

通道經濟,在後世亦是鄉村發展的一種方式,能極大地促進農村百姓增收致富。

三人坐在茶水鋪裏歇腳,還和店鋪的老板閑聊了一會兒,才了解到他們這個村子的人大致的生活方式。

作為村裏人,他們自然是有地的,除了務農,村裏的女人有好多在葉城附近的廠子裏做工,而他們這裏做生意的基本是留守村子裏的老人,他們中沒能去廠子裏做工的兒孫,還有在葉城做生意的。

容湘聽完忍不住問老板,他們村裏的人既然不是在做工就是做生意,那地是怎麼種的呢?律法可規定了,耕地是不允許撂荒的。

“嗨,種地也不是天天種啊,我們村裏有耕種隊呢,到了農時付點錢給他們,比我們自己幹可又好又快得多!”

“耕種隊?”牧榮淳追問道,這個他可沒聽過。

經茶鋪老板一解釋,他們才明白何謂“耕種隊”。

這其實是他們村裏人自行組織的雇傭工隊伍,由村裏一些沒有一技之長又不會做生意的青壯男女組成,他們隻會賣力氣謀生,就接受其他人家的雇傭做地裏的農活,春天耕種、夏天除草、秋天收割,他們分成幾隊人,各隊人幹不同的活,有點流水線操作的意思。

前些年隻憑自己的力氣,那是真的下苦力,近些年不斷有設計出的新型農機具投入使用,耕種隊便逐漸從純苦力轉變為機械化操作。若說從前這種耕種方式隻能算莊戶人家相互“借工”,人數少還零散,那現在這種方式已發展成了一種產業。

聽茶水鋪老板說,他們村的耕種隊現在不僅在本村耕種,周邊的村子、甚至遠些的城鎮都去過,耕種隊的人每年這麼轉一圈,賺的錢也不算少呢!

容湘目露笑意,顯然聽到的這些讓她感到高興了。

“小姐,其實洛都附近的村子,如今耕種也是這樣做的,不過費用稍高些,所以,大家隻有犁地、播種、收割時會請人來幹,像日常澆水、除草這類零碎活計,仍是自家幹的。”孫樞家裏也有地,對這些比較清楚。

“價格這塊還是得規範起來,若是太高了,對農戶來說就成負擔了,時日久了種地成了劃不來的事,那他們就不會想繼續種了。”容湘想了想,又道,“但前提是這種耕種隊使用的農機價格要降下來,否則購買農機的花費太多,耕種成本就會增加,他們向農戶提出的要價自然低不了。”

“此事交給容華去做吧!”牧榮淳道。

容湘笑了:“說的是呢,以後都該她來做了。”

。您提供大神卿未眠的重生之清河公主太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