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是打還是和?若有所思的李世民(1 / 2)

【萬曆二十一年初,朱翊鈞力排眾議,調派寧夏戰役的功臣李如鬆為將,集結了四萬八千人馬與前往***,再度與倭國開戰。】

【薊州鎮南兵原為戚家軍,乃是當初戚繼光抗倭時組建的軍隊,對抗倭國的經驗十分豐富。】

【李如鬆便以其為主,火器部隊輔助,進攻平壤。霎時間,炮火轟鳴,殺聲震天。】

【倭寇哪見過這種陣勢,紛紛嚇的四散逃竄,偶有反抗者,也死在了明軍的長矛之下。】

【最終……】

【平壤一戰,明軍以七百九十人陣亡,斬殺擊斃倭寇九千餘人,平壤大捷!】

【緊隨其後,碧蹄館之戰,李如鬆為了緩解後勤壓力,冒進激戰,雙方各自損失數千人。】

【三月,李如鬆燒毀了倭寇屯在龍山的軍糧,倭寇不得已撤出漢城,退回釜山。】

【戰爭到這進入了相持階段,眼見局勢僵持,大明與倭寇便各派使臣議和。】

【但,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

【雙方使臣竟然都利用語言不通,各自欺上瞞下,騙說對方已經同意己方的條件。】

【這導致真相揭開時,萬曆大怒,當場便將主和造假的兵部尚書等人全部罷免。】

【四年後,兩國再度交兵,當初主和造假的使臣沈惟敬為了報複,竟然將明軍的部署悉數泄露給倭寇。】

【這使得提前得知明軍兵力的倭國,臨時增派了十萬軍隊。】

【這一下,大明入朝之軍不過四萬,倭寇卻足有十四萬餘。】

【得知消息,所有大臣紛紛勸誡,張思維更是不惜死諫,但這都沒有動搖朱翊鈞的決心。】

【他不斷往朝鮮增兵。戰爭後期,明軍已然達到八萬之眾。】

【在彌補了一些人數上的劣勢後,大明的火器和戰力的優勢便突顯而出。】

【隨著稷山大捷、蔚山之戰、鳴梁海戰、露梁海戰幾大戰役後,倭寇被明軍殺的丟盔棄甲,再無力量維持。】

【同年十二月,倭寇倉皇回撤,灰頭土臉的返回了自己的國家。】

………………

隨著那略激昂的語氣落下,萬界時空內的帝王紛紛眼前一亮。

“幹的漂亮!”

“就是要把這幫野心勃勃的異族打回老家去!”

大明時空的朱元璋雙眼微亮,心中莫名升起一絲期待。

“這萬曆雖然對待朝政不怎麼樣,但在這軍事方麵,還真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單就是力排眾議,堅定主戰這一點,就像是我老朱家的種!”

“不錯!不錯!”

就在朱元璋滿心讚歎之際,旁白又一次響了起來。m.X520xs.Com

這一次,鏡頭切換到了西南邊境。

………………

【萬曆十八年,西南播州土司楊應龍與明政府交惡,在朝廷改土歸流的政策之下,貴州巡撫等流官,不斷打壓楊家屹立七百餘年的土司勢力。】

【楊應龍性格偏激,在萬曆二十一年,以詐降之計近乎全殲了圍剿自己的四川官兵三千人。】

【之後,楊應龍乞降,但作為人質的次子楊可棟身亡,重慶府拒絕返還屍體。】

【悲憤交加之下,楊應龍率領苗兵攻進四川、貴州、湖廣多處城寨,追殺誣告自己的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