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是打還是和?若有所思的李世民(2 / 2)

【萬曆二十七年,因綦江守備濫殺播民,楊應龍血洗綦江。消息傳到北京,萬曆震怒,調遣遼東巡撫李化龍,集結七省共二十四萬兵力全力進剿。】

【播州之戰,也是萬曆三大征中投入兵力之冠。】

【輪番攻擊兩個月後,內應開城。當年忽必烈沒能攻破的海龍屯城破,楊應龍自焚而死,亳州戰役順利告終。】

【萬曆三大征顯示了大明的國威,是朱翊鈞為數不多拿得出手的戰績。】

【通過這三大戰役,他成功掃清了國內外大量反明勢力,使得大明的聲威遠洋海內外。】

【一時間,萬國來朝,頗有唐初貞觀之治時的盛景。】

【但,在這三大征之下,卻還隱藏著極大地禍患。】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三次大規模戰役損耗了大明本就不多的國力。】

【當年,朱元璋體恤百姓,大明的稅率奇低無比,根本無法應對長期戰爭的龐大開銷。】

【三大征時間接近,大明國庫幾乎沒有恢複的機會。】

【更何況……】

【三大征中耗費最大的播州戰役,本是可以避免或者延緩的。】

【朝鮮之役第一階段時,楊應龍曾經表決心要入朝作戰,明顯是在向大明朝示好。】

【倘若萬曆朝能順水推舟,安撫播州,播州之役短期內根本不會爆發,大明朝也就能有修整恢複的時間。】

【可萬曆卻什麼都沒做,聽之任之,到了水火不容時,隻好一戰。】

【隻能說,在治國之道上,朱翊鈞終究還是有所欠缺。】

………………

大唐思考,太宗李世民時期。

皇宮內,

看著半空中的視頻,李世民眉頭微皺,有些不解的道:

“如果說,前麵兩大戰役都是師出有名,但這播州之戰,依朕看來,明朝確實唐突了。”

“正如仙人視頻中所說,若是能夠采取懷柔之策,大明或許能避免許多無謂的傷亡。”

“玄齡,你怎麼看?”

“這……”

聽著李世民的聲音,房玄齡麵色一肅,微微拱了拱手。

“陛下之言不無道理,但,臣並不是很讚同。”

“須知道,胡人畏威而不懷德,此言自古有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果陛下一昧懷柔,隻怕那些外夷蠻子恩將圖報,後世唐玄宗不就是那最好的例子?”

“是故,對於外夷,應該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震懾一批。”

“如此,方能治國!”

“嗯?”

隨著房玄齡的話音落下,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在他這個時代,大唐盛世初顯端倪,周邊的無數異族也紛紛討好附和。

而對於這異族的問題上,大臣們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前不久,更是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討論。

正當李二頭疼之際,仙人的視頻卻也提到此事。

“看來,對這些異族,還是需要以打壓為主,懷柔為輔啊。”

。您提供大神流雲天的視頻通曆史:開局盤點十大亡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