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的朝臣們,尤其是那些文官,紛紛盛讚朱高熾仁義英明。
看到這種場景,朱棣略感無奈。
當年他從北京率兵出征,黑衣和尚姚廣孝曾特意囑托。
攻進南京城的時候,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希望朱棣能夠留下方孝孺的一條性命。
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這話朱棣的確是聽進心裏去了,他本人並不喜歡那些文人士子,但他知道治理天下離不開這些人。
雖說方孝孺的治國手非常迂腐,但他卻是大明當時的頂級大儒,文學泰鬥!
在朱棣看來,這種人既不能重用,也不能一殺了之。
為了充分利用方孝孺的價值,朱棣想了一個好主意——讓方孝孺來起草自己的登基詔書。
一旦這份登基詔書頒布全國,便能堵住士子們的悠悠之口。
於是朱棣下令召方孝孺進宮。
方孝孺一路慟哭,來到了大殿之上,二人留下了一段千古流傳的對話。
朱棣降階相迎,給足了方孝孺麵子。㊣ωWW.メ伍2⓪メS.С○м҈
“方先生不要擔心,皇上年輕,身邊有奸臣作祟,本王這才仿效周公輔佐成王的例子,起兵靖難!”
然而方孝孺卻並不買賬,冷冷回道:“敢問周成王何在?”
朱棣心中暗罵,真是個老頑固,隻能耐著性子回答:“他已自焚而死。”
話音剛落,方孝孺連珠炮似地接著發問:“成王尚有子嗣,為何不立成王之子?”
這下朱棣有些不耐煩了,語氣已經不想最開始的時候那樣和善,冷冷的回了四個字:“國賴長君!”
然而方孝孺卻依然不依不饒:“可成王有已經成年的弟弟!”
“這是我們老朱家的事,你少在這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朱棣此時已經失去了耐性。
他讓左右武士強行將方孝孺按到了桌子前。
“這份詔書,今天你寫也得寫,不寫也得寫!”
留下這句話,朱棣便不再理會方孝孺,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等著他起草詔書。
方孝孺心中死誌已萌,便不再有任何顧忌。
一邊寫,一邊大聲呼喊。
“我說我不寫,你偏讓我寫,好,我寫,我寫,你看我寫的是個啥?”
說完他舉起手中的詔書朝向朱棣,整張紙上隻有四個大字。
燕賊篡逆!
這下算是動了朱棣的逆鱗,他自從起兵以來,最擔心的就是在青史上留下一個篡位的罵名!
如今方孝孺將他心中最恐懼的地方扒了個精光,展示在眾人麵前。
朱棣心中的怒火已經再也控製不住。
他沒有暴跳如雷,真正的憤怒是不用通過動作來展現的。
隻聽朱棣淡淡的問了一句:“方孝孺,你就不怕我滅了你的九族?”
可這方孝孺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順嘴回了一句:“你就算滅了我的十族又何妨!”
這下給朱棣整不會了。
自己一個人作死的他見得多了,但是拉著族人墊背的可不多見。
更為關鍵的是,九族是哪些人他自然清楚,可這第十族是誰可從來沒有過先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