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穿大唐(2 / 2)

馮子遊輕輕的“嗯”了一聲,轉而看向這名軍士。

記憶之中,這名軍士是自己爺爺馮盎的親兵,名叫趙大山,三十七歲,跟隨著馮盎南征北戰近十五年。這次從嶺南來長安,也是自己爺爺安排給父親馮智戴的貼身護衛。

“大山叔,這次我們來長安是來幹嘛的?”

趙大山深深的看了一眼馮子遊,“少爺,您年紀還小,有些事還是不知道的好。反正,以後您記住,這長安城不像我們廣州城,皇城是非多,低調一點就行了。”

馮子遊愣了一會,憑著原身十二年的記憶和自己對唐朝曆史的了解,他哪裏不清楚,這次來長安幹嘛的。

自己的爺爺馮盎乃是前朝隋朝大將,仁壽元年(601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隋文帝下詔命令馮盎征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叛亂平息後,隋文帝任命馮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大業七年(611年),馮盎跟隨隋煬帝楊廣出征遼東,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義寧二年(618年),隋朝滅亡,馮盎趕回嶺南,集聚民眾,自任首領,統率部眾五萬人。不久,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地區依附割據嶺南的林士弘。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十八日,馮盎接受唐朝名將李靖的檄文,率領部屬歸順唐朝。

貞觀元年(627年),馮盎與嶺南俚僚人酋長談殿等人互相爭鬥,很久沒有入朝。於是嶺南各地方州府前後十幾次奏稱馮盎謀反,唐太宗李世民打算派右武衛大將軍藺暮等人征發江、嶺數十州兵馬大舉討伐。大臣魏徵覺得馮盎並沒有謀反之意,於是勸諫李世民暫且不動兵馬,派遣員外散騎常侍韋叔諧、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淹持旌節往嶺南慰問馮盎。馮盎則讓馮智戴隨著使臣返回朝廷,馮智戴誰也沒有帶,就帶了自己的大兒子馮子遊前往聖城長安。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二十七世紀來的馮子遊有了接觸大唐的機會。

馮子遊有些淒慘的笑了笑,說白了,自己的那個老爹就是個質子,是自己爺爺安撫李世民的一顆棋子而已。

趙大山看著馮子遊的笑容,也知道了這小家夥的心思,“少爺,您也別多想了,國公爺也是沒辦法,世子殿下要鎮守廣州,隻能二公子和您過來了。”

“大山叔,我知道,我沒有責怪爺爺和大伯,質子就質子吧,反正我們馮家也沒有想過謀反。”

“噓……少爺,這兩字千萬不要提,明哲保身啊。”

“我知道了,大山叔。”

趙大山欣慰的點了點頭,他是看著馮子遊長大的,這個少爺,一身書生氣,卻有勇有謀,但性格乖張,時常做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這倒是和穿越而來的馮子遊有些類似。

一個時辰後,長安城高大的城牆映入眼簾,十幾輛馬車在長安城明德門口停了下來。

車外,趙大山的聲音傳來,“少爺,長安城到了,迎接的官員在門口等著我們,二公子已經下車了,您可以下車了。”

“好,我收拾收拾就來。”

片刻功夫後,一身青衣長袍,頭發隨意的束在腦後,十二歲的馮子遊便有了翩翩公子的模樣,讓城門口駐足的年輕女子心生愛慕,男子嫉妒。正如書上所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您提供大神蔚藍海的大唐:貞觀小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