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二年,海陽公主竇淩霄又死了。
傳說,這回她不是被皇帝氣死的,而是死在了江東王的手上。
江東王這場亂事鬧得頗大,勾結外敵和內奸,一番攪動,差點還折了皇帝。
不過,這亂事持續不過三個月,就被皇帝平息下來。
不僅如此,皇帝還趁勢將朝廷整肅了一遍,把先前權傾天下的李閣老一係扳倒,清除痼疾。動亂之後,朝廷反而如同修剪了朽壞枝葉的病樹,重新煥發出生機來。
這都是後話。
比海陽公主去世更讓人們熱衷言說的,是天上的異象。
皇帝收複京城的那日,正值花朝節。天明之際,東方的啟明星驟亮;而到了黃昏之時,那晨星再現,如一盞明燈一般高懸於天際。
據說,十八年前的花朝節,也有這般異象。
無論僧道還是民間愛好風水數理之人,都紛紛掐算,各抒己見。大多數人說,這是大吉之兆,乃預示著動亂結束,天下將迎來太平盛世。
宮裏,卻沒有什麼人有心思為此歡欣鼓舞。
皇帝剛剛回宮,裏裏外外到處是要收拾的爛攤子。
海陽公主是被人從秋波池的水裏撈起來的。
跟她一起被撈起來的,還有那位和皇帝傳緋聞傳了許久的晏女史。
當然,所謂的“死”,是眾人認為的。
當下雖已經是二月,可天氣仍寒冷。大雪之夜,被扔到水裏凍一遭,便是閻王爺也要沒命。這兩人撈起來的時候,都已經沒有了氣息,不是死又是什麼?
但皇帝不但不發喪,還堅稱她們隻是暈了過去,將她們送到了慧園裏,讓她們躺在床上,仿佛要等他她們醒來。
魯王府上的側妃陳氏進宮來,與周嬤嬤說起這事,長籲短歎。
“皇上也該想開些。”她說,“聽聞公主當時傷著了要害,當場就斃命了。到底是跟天家的男丁相克,早知如此,還不如真去丘國和親了好。那時要去了,興許後來就不必打仗。”
周嬤嬤卻瞥了她一眼,道:“你這話,日後可不許再這說。公主因赴國難遇險,哪裏有什麼克不克的。再說了,丘國早就蠢蠢欲動了,和江東王不知勾結了多少年,動手是遲早的,就算把公主送去和親也是一樣。她若真要去和親,我們還白白折了個公主,豈非更不值當。”
陳氏聽得這話,不由露出訝色。
她訕笑一聲,道:“周姐姐說的是,妾方才說的不過是閑扯,周姐姐切莫往心上去。”
周嬤嬤“嗯”一聲。
陳氏觀察著她的神色,忙岔開話:“聽說,周姐姐前不久陪著太後去了應天一趟?”
“正是。”
“那可是好地方。”陳氏感歎道,“我們家王爺原本去年也說要帶一家人到應天去逛逛,可是不巧,臨行前得了一場痢疾,王妃說不吉利,又不去了。阿彌陀佛,當初江東王殺入京城的時候,我等日日提心吊膽,隻怕他對太後下手。後來聽得太後去了應天,終是放心了。”
“那是晏女史護駕有功。”周嬤嬤道。
陳氏忙附和道:“正是。”
心頭捏了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