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吃完午飯,回到客棧,淩軒說要拿剛買的茶葉給長輩們品嚐,約好了大家在客棧的小偏廳裏一起喝茶。
我和蕭遙劍反正無事可做,就跟著淩軒去看熱鬧。
長輩們吃完飯,恰好想喝茶消食呢!見到淩軒送上當地茶葉,都很高興。
淩軒是個有心人,他專門為長輩們的下午茶,準備了沅陵的當地小吃。
淩軒在吃飯前,就給了錢讓客棧小二幫忙到街市購回茶點小吃,現在,淩軒囑咐蕭遙劍擺好客棧小二送過來的茶點,他就前去請陳婉一家過來一起喝茶。
我和蕭遙劍打開裝著茶點的提籃,看見裏邊用蕉葉包著一包東西,蕭遙劍捧出蕉葉包,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包灰白的酥糖。
蕭遙劍叫客棧小二幫忙取來兩隻碟子,然後將那包酥糖分別倒入碟裏,稍作整理。
蕭遙劍拿起一塊酥糖,折起兩半,一半給我,一半自己嚐。
這酥糖外邊很軟很糯,中間的飴糖雖小,卻是有韌勁又有彈性,包著飴糖的是香脆的芝麻粉做的餡子。
客棧小二附過來對我倆說:這就是沅陵酥糖,這酥糖最特別的地方,是製作餡子。餡子的主要用料是沅陵當地山地所種植的芝麻,粒粒飽滿;先把芝麻用水浸濕、洗淨、去殼,然後晾幹,攤入鐵鍋,用最弱小的一點炭火,把芝麻焙幹炒熟;炒芝麻最關鍵是耐性!炒好的芝麻,不能是焦黃色,也不可以是微黃色,要求是銀白色!唯有炒至銀白色的芝麻,用手指輕輕一撚,才能成粉末!最後,芝麻粉拌入粗糖、花生油、麵粉中製成餡子。
我咬著糖,口齒不清地對客棧小二說:酥糖中間的糖骨很好吃!
客棧小二向我豎起了大拇指說:小公子真識貨!沅陵酥糖的糖骨確實與別不同!沅陵做糖骨的飴糖,要用人力拉扯許多次,使它既有韌勁又有彈性,飴糖會越拉越白,直到遠看如蒙白霜才算完成,這時用它做成的糖骨,其薄如紙。
隨著長輩們紛紛就座,客棧小二就離開小偏廳。
這時,淩軒也帶領著陳婉一家三人進入小偏廳,這時小偏廳裏少說也有十多個人,本來我和蕭遙劍想湊熱鬧,賴著不肯離開的,淩軒看見小偏廳裏有點擠,就用蕉葉包了幾塊酥糖,把我們兩個趕離小偏廳。
剛走出門,看見船夫迎麵而來,我和蕭遙劍就拉著船夫,要跟他聊天,船夫爽快應允。
我們三個一起走出客棧,沿著沅陵的青石板路散步。
蕭遙劍遞給船夫用蕉葉包著的酥糖,船夫打開來,挑了一塊最小的來吃。
蕭遙劍見了就對他說:別客氣!吃那塊大的!
船夫笑著說:你倆吃吧!我以前每次經過沅陵都會買來吃,這種酥糖不但香、甜、脆,還有潤肺和助消化的功效呢!
蕭遙劍好奇地問船夫:聽大哥上午說起閬中古城頭頭是道,大哥有無去過閬中古城?
船夫說:我去過那裏!我從荊州的江陵沿嘉陵江北上,就可以直達閬中。
蕭遙劍說:我聽聞閬中有張飛墓,但是閬中的張飛墓僅埋葬了張飛的身子,沒有頭顱。
我一聽就很好奇,就問:這是為什麼呢?
船夫說:三國時,閬中是蜀漢的軍事要地,也是蜀漢與曹魏、東吳的交通樞紐;劉備派三弟張飛鎮守閬中七年,當年關羽在荊州被東吳擊敗,身死麥城,劉備決定親自率軍伐吳,為關羽報仇;張飛就要求與劉備共同出戰;臨出發前,張飛的兩個部將張達、範強,因為受到了張飛的責罰,而心生不滿,暗中勾結了曹魏的夏侯楙,策劃了一場叛變;張飛在閬中城南的永安亭睡覺時,被張達、範強趁機刺殺,張飛的頭被帶到東吳作投名狀,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則被埋葬在雲陽。後人在閬中的張飛墓前,修建了桓侯祠,以紀念張飛。
蕭遙劍說:可惜啊!張飛死時隻有五十五歲。但為什麼我聽方士說,劉備將張飛與關羽合葬於成都之南的華陽?
船夫說:以訛傳訛吧!張飛與關羽都是身首異處的死法!民間流傳關羽“頭枕洛陽,身困當陽”,就是指當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在臨沮夾石擒關羽,並斬首關羽,然後孫權將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再以諸侯的禮葬關羽的屍骸於當陽西北。
船夫所說的事情是真的!
船夫所說的臨沮夾石,就是現代的湖北遠安縣回馬坡。
在現代湖北當陽城西北3公裏處,有當地人稱為“大王塚”的關陵,就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
原來我們熟悉的桃園結義的三兄弟,劉備死在最後,病逝在白帝城。
我們吃著沅陵酥糖,一路前行,不知不覺間就走到河邊。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