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慶決定,提前享用探親假。有一種失落感,隻有換一下環境,才能擺脫,哪怕是臨時的擺脫一下。喜慶覺得,太厲害了,自以為最穩的一塊木版,至於底下有多深,想都沒有想過,一下踩空……覺得喘不過氣來……喜慶覺得難受極了。當感情不能痛快燃燒,橫遭阻逆……而且,一切都須重新開始,那眼前美好的,因美好的形象帶來的所有的美好,消逝了,一夜之間……多希望一切在這之前沒有發生呀!
宣傳隊近期沒有演出,喜慶背著手風琴回了太原。弟妹們又團聚了。在爸爸媽媽那個屋裏,弟弟妹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鄰居的小孩,圍了一屋子,聽喜慶拉手風琴。喜慶拉一首即興曲,大家聽不懂,弟弟妹妹說了幾首歌,喜慶不會拉……媽媽說:拉得什麼呀?亂七八糟!奶奶似乎能聽懂,注意聽著……爺爺很高興,咧著嘴笑著,用手捋著下巴上的胡子:“這玩意,聲兒挺亮堂!叫啥?鋼琴?”“手風琴!”弟妹們告爺爺。大妹妹說:“拉個你在宣傳隊拉的歌吧!”喜慶拉起……“隻是什麼曲?”“二人台。”喜慶拉了一段“種洋煙”。“我給拉一首國際歌吧!”喜慶拉起……“這個好!這個好!”爺爺和奶奶都說好;媽媽也說:“這個還拉得可以。”喜慶問弟弟妹妹:“好不好?”“好!”大家齊聲說道……那響亮的琴聲衝擊著簡陋的小屋,使大家腦中有一種輝煌感。
“這首當然好,這是有名的國際歌。”喜慶說。
“什麼歌?”爺爺問道。
“國際歌!”弟弟妹妹齊聲告爺爺。
“國際歌好!好!”爺爺說。
“你懂得個啥?”奶奶說爺爺。
“嘩”孩子們都笑了。媽媽在一旁忙著收拾衣物,一個大箱子上,兩隻手忙乎著,扭過頭來看了一下。
“我咋不懂?好就是好!”爺爺笑著,“聲音亮堂,比銅鑼也不孬!”
“哈……”孩子們又笑了:“爺爺懂!爺爺懂!不是銅鑼,是手風琴……”
“對!手風琴……鋼琴……”爺爺說,又走了嘴……
“不是……是手風琴,不是鋼琴!……手風琴!”弟妹們給予糾正……
“對,知道,反正是個琴!”爺爺說。
“快歇一歇吧!背得不沉?”媽媽在旁邊說。爸爸帶著笑,看了一會兒,出去了……奶奶也說:“歇會吧歇會吧!讓你大哥歇會吧!……”說著,起身要走。
“我拉一拉……我拉我拉……”弟妹們圍住喜慶,爭著要拉手風琴……
“先讓你大姐拉一拉”喜慶把手風琴給了喜愛。
……
二妹妹心愛到農村插隊了,今年是第二個年頭。生活很苦,農活很累,似乎有點不能勝任……她的身體十分單薄,弱。
心愛是妹妹中最聰明的一個,生得秀麗活潑,能歌愛唱;不是那種……對自己的生活早早打算,斤斤計較,謹小慎微的……不是;她對生活充滿了一種向往……是從書本乃至電影中的隻言片語,那種對她來說一種高尚的情感,加之原有的聰穎,先天所賜的聰穎慧敏,使她生成了一種晶瑩的氣質……也許像一株珍稀的植物,對土壤的適應麵較窄……
“我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睡得是土炕。農民燒炕,我們不燒,結果致使腰疼……大夥兒在地裏,鋤草,間苗,最累的是翻地,鐵鍬我蹬也蹬不動……唉,幹什麼,我都在別人的後麵,我心裏雖然很急,但是沒有用。我知道,也許大家會因此鄙視我的……我原來愛唱,到了農村,不唱了,唱不動了……像一隻受了傷的小鳥……吃得很差,糟糕極了。我們插隊的那個村是個貧窮落後的村子,農民們都吃不飽,有的農民就去地裏偷玉米,被民兵逮住就遊街……有一個老人被遊街,脖子上掛了一串帶皮的嫩玉米……我們在農民家裏吃飯,交糧票。幾乎每頓都是糊糊,煮圪塔,最好的是收紅薯時,煮紅薯吃。可是我的胃不好,不能多吃……我們在地裏勞動,就偷吃玉米杆,甜甜的,我們把吐出來的渣用土埋住,後來吃得大家拉肚子……一開始,很想家,真想幾天就回家去住幾天……可是,到秋後,分糧食的時候,人家都分了好多,我分的少,心裏很欠缺,內疚,唉,咱們家裏情況又不是太好……我若不能用勞動掙回一份吃得,怎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