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我跟你提到的病人,她就是老人的女兒。”江主任解釋道。
許秋朝女人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了。
“許醫生來了我就放心了,我爹有救了!”
女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此刻她隻感覺如釋重負。
她跟在兩人的後麵,亦步亦趨,時快時慢,喉嚨聳動了幾下,欲言又止。
許秋瞥了一眼:“什麼事情?”
“許醫生,我……我上個月才在咱們院生了個孩子……”
“恭喜。”
“不是不是,我是想說,前幾天她不是睡覺嘛,我就拿放大鏡看了看,發現她腋下有一根金色的小短毛,這沒問題吧?”
許秋搖頭:“沒什麼大礙。”
“還有還有,她胳膊上有一個很小的痣,也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到,你說會不會惡化,有沒可能是癌症啊?”
“不用過度擔心。”
“可是我用放大鏡看,她眼皮那裏有一條細細的血絲,我該怎麼辦啊?”
許秋沉默了幾秒鍾,“丟掉你的放大鏡。”
……
到ICU門口時,江主任臉都憋紅了。
差點就笑出聲來。
說實話,丟掉放大鏡這個醫囑,的確是針對母親過度焦慮最好的治療措施……
隻是怎麼聽怎麼搞笑。
關鍵是,許秋並沒有開玩笑,而是一本正經,有理有據地給出了這個治療方案。
“病人的情況就這樣,這是更詳細的檢查報告……”
江主任接過護士送來的病例,雙手傳遞給許秋。
許秋邊走邊翻看。
病號叫陶昌翰,今年六十六了。
最開始是乏力胃口差,首診是消化科的醫生。
查了半天,不是慢性胃炎,不是心力衰竭,也不是肝功異常這些老年人常見的病因。
後來做了個CT,發現肺炎,轉到了呼吸外科,確診。
典型的肺炎,是咳嗽咳痰發熱,但陶昌翰正好是不典型的肺炎。
家屬最開始以為隻是一個消化不良,去藥房開了點促消化的藥。
直到後來不起效,才來臨海一院,這才發現其實是肺炎。
而耽誤這其中寶貴的治療時間的代價,是老人由肺炎進展為了重症肺炎。
入院當天,老人就急性加重,呼吸急促、極度缺氧,最後連呼吸機都用上了,還差點直接發生休克。
稍微穩定下來,呼吸科立刻急急忙忙把病人轉到ICU。
轉診過程值得慶幸的兩件事。
一,老人順利來到了ICU,在這裏,隻要有鈔能力,輕易是死不掉的。
第二個,家屬沒有糾纏“在家裏好好的,怎麼一來醫院就加重了”。
“許醫生,我爹還好吧,他應該沒什麼生命危險吧?”女人這時才把注意力掰回來。
“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發生重症肺炎,死亡率在四成左右。”
“啊?!”
女人瞳孔瞬間收縮,感覺脖子像是被人掐住,呼吸困難。
“不過不用擔心,ICU這邊處理過很多例重症肺炎。在重症裏麵,他還算輕的,還有希望。”許秋安慰著。
果然,病人的情緒立刻又漲了不少。
優秀的醫生,往往能把控“不切實際的期望”與“杞人憂天的恐慌”之間的平衡,輕鬆拿捏病人與家屬的心態。
江主任不由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