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賈詡不惜背上千古罵名,嘔心瀝血的設下此計。為高博將來登上那個位置,掃清了八成以上的障礙。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賈詡跟高博的第一次見麵,雖然不是很愉快。但自從賈詡跟了高博之後,高博就把賈詡引為自己的謀主,對其信任有加。
賈詡本是因看不慣朝中那些齷齪事,選擇辭官回家。被高博強行帶在身邊,讓賈詡微微有一點抵觸。
但隨著接觸的時間日漸加長,假許發現高博有梟雄之姿。再加上高博對其信任有加,賈詡也慢慢的開始為高博真心實意的謀劃未來。
對於賈詡這種鬱鬱不得誌的人才,高博以國士之禮待之,他們往往會非常感動,就會以國士之禮報之。
而善於揣摩人性和人心的賈詡,如何會不知道高國的誌向和目標。所以才趁此時機設下這個計謀,把洛陽的漢室宗親和表裏不一的世家大族們一網打盡。
對一個文人,賈詡不惜背上千古罵名的名聲,為高博掃清‘路障’,用一句視為知己者死來,已經不能形容賈詡對高博的忠誠了。想法賈詡更像是宗教裏,高博的狂信徒……
賈詡為高博傾盡所有,而高博此刻在幹什麼呢?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高博率領15個騎兵營,共計五萬大軍抵達雍州。又抽調了十萬雍州駐軍,在敦煌這裏,又招募了20萬青壯民夫,征調了數萬牛馬馱運糧草和物資。
高博大軍以敦煌郡為起點,需要穿過500餘裏的沙漠和戈壁,直接到達西域的羅布泊湖。
為了建立穩定的貿易通道,高博還需要在這500餘裏的沙漠和戈壁中築城,以方便來往商隊補給。
經過明察暗訪,高博知道在這500餘裏的沙漠和戈壁中,有兩個大型的綠洲和十餘個小型綠洲。
經過商議與隨軍謀士戲誌才和郭嘉等人的商議,高博決定在這兩個大型的綠洲中築城。並占領其他十餘個小型綠洲,建立起驛站,安排駐軍,供來往商隊歇腳、過夜和補給。
但在這500米沙漠和戈壁中,卻有數十股大大小小的馬賊盤踞。為了徹底打通絲綢之路,為西域和大漢之間的貿易通道保駕護航。
高博又派出呂布為先鋒主將,趙雲和張遼為左右副先鋒,率領3000並州狼騎、1000弓騎兵和1000普通的輕騎兵,清掃沙漠和戈壁中盤踞的這數十餘股馬賊。
經過打探,盤踞在沙漠和戈壁中的數十股馬賊,總兵力約有兩萬餘人。但他們卻分成了數十股,最多的一路人馬也不過5000出頭,占據著沙漠中最大的一片綠洲。
高博雖然隻派出了5000人馬,但這5000人馬的領兵將領堪稱豪華。無論是呂布還是趙雲和張遼,這三人皆有萬夫不擋之勇。
況且在這5000人馬中,還參雜著大量的二流將領。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呂布的八建將皆在其中,還有數十名虎衛軍出來的將士,在這支軍隊中擔任基層軍官。
有這麼豪華的陣容,呂布率領著這支先鋒部隊,在這500裏的沙漠和戈壁中一路橫推。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直殺的這數十股馬賊,不得不在最後一處綠洲中聚集,相互抱團取暖,共同抵擋呂布狂風掃落葉般的進攻。
敦煌向西200裏處,這裏有一座大型的綠洲。有呂布的先鋒軍團開路,高博率領15萬大軍和20萬民夫,順利的來到這裏,並決定在此築城。
此城不需要太大,但也不能太小,因為高博需要再次駐軍。經過勘測,這沙漠中的城池需要依托水源和地形而建。
最後決定,建立一個長寬各兩裏的中小型城池。經過規劃之後,在高博親自下場指揮調度,20萬民夫瞬間就有條不紊的動了起來。
因為水泥這東西已經被高博手下的工匠給弄了出來,雖然產量不高,但高博也是下血本的投入了城池建設之中。然後就是短短不足半個月的時間,這座中小型的城池就已初具規模。成功的在這片戈壁中圈地成功,因為城牆已經建成。
因為是中小型城池,所以隻設計了東西兩個城門。城牆高八米,城門處的城牆高12米。因為上麵還設計了嘹望塔和可供50名士兵休息的屋子。
城牆已經建立了起來,剩下的就是規劃層中的布局。首先是駐軍兵營和城守府,其次才是客棧、酒樓、商鋪和民居。
城牆建立起來之後,高博就迫不及待的為為這座城池起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名字。
高博為這座城池取名為:‘東鄉城’。
這座城池主要就是為了接待那些西域而來的客商,因為過了這個城池之後就會進入大漢境內,而西域來的客商是往東而行,所以叫東鄉城。
。您提供大神愛情什麼味的我在三國練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