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在500裏沙漠和戈壁中築城,此城距離敦煌有200裏之遙。
因為這座城池靠近沙漠,所以水土流失非常的嚴重。根據隨行的專家……嗯,隨行的太史令估算。太史令:就是古代專門勘測天文和地理的官員。
根據他們的推測,若是不管不顧,這座大型的綠洲,不出百年就會變成沙漠。
為了為了不讓東鄉城變成沙漠,高博調集十萬民夫和一萬牛馬,花大力氣從,旁邊百餘裏外的昆侖山脈,運來了數千棵大樹和數萬棵小樹苗,準備種植在這片綠洲的周圍,防止水土流失。
為此,高博還特意簽發了東鄉城成立以來的第一條命令。那就是不能隨意砍伐這些樹木,特別是十年以下的樹木,誰砍誰倒黴。
這些移植而來的大樹和樹苗,分別種植在東鄉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劃定的區域種植下去,特別是綠洲中湖泊,更是被這些移植而來的樹木和樹苗所包圍。
城外就是這麼規劃,而城內卻是另一番場景。
因為距離大漢敦煌郡隻有200餘裏,所以這座城池主要是為了給遠赴西域,和西域而來的客商歇腳之用。
所以城內的規劃是在北邊建立城首府和軍營,一條寬十米寬的大道橫貫東西,連通東西二門。
無論是從東還是從西進入東鄉城,都會看到一座客棧與酒樓。
酒樓不大,隻有上下兩層,可容納百餘人共同在此用餐。
客棧與酒樓相反,在高博的規劃中,客棧可容納500餘人入住。東西二門的兩座客棧加起來,差不多可入住千餘人。
當然,來往西域和大漢境內的客商,肯定會攜帶大量的物資。為了方便存放,高博還貼心的在東西二門客棧對麵,規劃了一座物資存放處。
等這裏建成之後,高博會讓守軍調撥一支百人隊在此駐紮,以保證來往客商們物資的安全。東來西往的客商隻需花費少量的金錢,就可以把隨行的物資存放在這裏。有軍隊駐守,可以給這些客商滿滿的安全感,讓他們放心的把物資存入其中。
當然,想要讓這些客商們進入城中,心甘情願的掏錢把物資存放到這裏,需要一個好的口碑和信譽。口碑信譽這東西,一時半會兒也急不來,需要時間去累積。
客棧和酒樓往城中走,就是各個大大小小的商鋪了。
這些商鋪在高博的規劃中,全都是占地80到100平不等的二層小樓。高博準備把這些商鋪轉租出去,每月收取一定的費用。當然,這些商鋪隻租不賣。
因為來自後世的高博知道,如果東鄉城發展的好的話,這些商鋪還有巨大的升值空間。高博可不願意把這麼一棵搖錢樹,就這麼早早的賣出去了。
隨後是東鄉城南北兩個方向,北麵建立了城首府和軍營。
而南麵在高博的規劃中,全部建成統一格式的二層小樓。這些小樓是可以個人買賣的,因為高博準備在東鄉城大搞房地產。
如此東鄉城的規劃,就在高博一個人的計劃下完成了。把這些規劃以圖紙的形式畫了下來,數十萬民夫和隨行的軍隊就按照高博的規劃,在東鄉城中建設了起來。
城牆已經建設完成,接下來肯定是鋪設聯通東西二門的大道,還有城守府和軍營同時進行。
高博對此曾寄予厚望,因為東鄉城在絲綢之路上,注定是一座商業城市。
城池還沒建好,高博就想好了收取來往商隊的稅收。
首先是入城稅,入沉睡沿用東漢各個郡縣的特色,不按貨物的價值,而是按人頭收稅。每一個進入東鄉城的人,都需要繳納二十錢的入城稅。
進入城池之後的客棧和酒樓,包括物資存放中心,都是高博派人在背後運作的官營。
最重要的是,在沙漠和戈壁中,什麼東西是最珍貴的?答案當然是水資源了。
每個商隊隻要交了入城稅,每人都可以免費領取一囊水。如果不夠,還想再領,就需要用錢購買了。費用不是很高嗯,真的不是很高,一囊水也就跟入城的人頭稅一樣,隻需要20個大錢,就能領走一囊水。可以說是非常的經濟實惠,童叟無欺的良心商家了。
在高博的細算之下,東鄉城每日的流動人口超過1000。就能支撐城守府和軍營的日常開支,還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安置那些因戰爭而傷殘的軍中將士。
。您提供大神愛情什麼味的我在三國練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