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身穿龍袍,下麵賈詡帶頭,左右跟著郭嘉和徐庶。在他們身後,這次出來圍獵的一眾武將高寵、黃忠、趙雲、張任、馬超、馬岱、周泰、蔣欽、兀突骨、曹性等數十員大將赫然在列。
此刻,他們不約而同的在中軍大帳中跪倒在地,對著高博三呼萬歲!
而高博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好似還沒反應過來一般,久久沒有答話。
“主公,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天下本就該有德者居之,自主公任漢中太守以來;收流民,開墾荒地,鎮壓黃巾之亂。受大將軍何進密信相托,率兵進京清軍側,以正朝綱。
主公的良苦用心,天下諸侯不理解,聯合起來攻打主公,甚至還陰謀劫持幼帝出逃,害得幼帝半途夭折。主公又扶持漢室宗親,益州刺史劉焉為帝,以穩住漢室江山。
但,天下漢室諸侯皆乃居心叵測之徒。那汝南袁術,世受漢恩不知回報,卻為一己私欲,公然反叛大漢王朝。
幽州劉虞、荊州劉表、揚州劉繇等漢室宗親更是趁勢建立王朝,公然自立。三個月前,劉焉子劉範,趁主公討伐西域開拓絲綢之路,在七夕公然叛亂,導致皇族血脈損失已盡。
如今的大漢四分五裂,可見其氣數已盡。正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值此天下動蕩之際,必有雄主出世橫掃六合。
而主公不僅德才兼備,愛兵如子,對士人和百姓一視同仁,是個難得的仁主。還請主公榮登大寶,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還請主公榮登大寶,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還望主公榮登大寶,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還望主公榮登大寶,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高博看著侃侃而談的賈詡,又望著大帳中高呼的眾人,心麵是五味雜陳。雖然這是高博跟賈詡演的一出戲,真到事到臨頭之時卻又有一點忐忑。
“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不經大腦的脫口而出,高博對天發誓,這句話絕對不是高博的本意。看到跪在大帳中間的一眾文武,不知道怎麼的,這句話不經大腦的就脫口而出了。剛說完這句話,高博就後悔了。
果然,高博抬頭悄悄的打量著下麵的一眾文武,發現有好幾個文武的臉色都是一變。
“哈哈,這天下本就是有德者居之,大漢也是從暴秦手中接過的天下。如今漢室氣數已盡,吾自當取而代之。
既是眾望所歸,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回到洛陽,準備登機事宜,眾愛卿快快請起!”
看到有幾個文武的臉色不對,高博也不搞什麼小把戲,直截了當的應了下來,想要把此事給一筆帶過。
而下麵跪著的一眾文武見高博應承了下來,也在高博的呼喚下紛紛起身。然後安排將士們收拾行裝,準備回洛陽登基。
賈詡等眾文武一一走出中軍大帳,帳中隻有高博和賈詡兩人之時。賈詡皺著眉頭看著高博問說道:“主公,那句話……你不該說的。”
高博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高博對此也隻能聽之任之。高博身為主公,即將登基做皇帝的存在,在自己手下麵前,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於是高博對賈詡轉移話題道:“計劃是否準備妥當?”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主公回洛陽登基稱帝了。”
“好,我非聖賢,還好有你相助。不然我還在漢中,做太守呢!”
高博看著為自己兢兢業業的謀主,還是心虛的解釋了一下。
“主公勤政愛民,就算沒有我,主公也能成事。”賈詡淡淡的說道。
“文和安心,我雖非明君,但也不是昏潰無能之人,不會做出那鳥盡弓藏之事。”
高博之所以敢誇口,自己不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情來,那是因為有係統存在,係統可以查看他們的忠誠度。
再加上自己的黃帝內經催動的移魂大法,時時刻刻都在給他們洗腦,這才是高博立下海口的真正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高祖劉邦登基之後的一係列事情,讓臣子有點寒心。前車之鑒啊,這讓一直小心謹慎,善於自保的賈詡如何不擔憂。這也是高博對賈詡說出,自己不會做出那種‘鳥盡弓藏’來的真正原因。
若是沒有係統相助,以高博這種現代人思維,疑心會比曹操重上十倍不止。高博現在登基做皇帝了,奉行的座右銘是:總有刁民想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