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高博在洛陽登基稱帝,改朝換代的消息。劉表在心腹謀士蒯越的建議下,改變了與袁術軍的對峙,防備益州上庸和巴郡臨江。
轉而調集精兵南下江東,收複江東六郡之後,把江東六郡打造成穩定的後方,方便日後爭霸天下之時,無缺糧之憂。
劉表的水軍大都督蔡冒,還在異想天開地認為,大漢王朝經過王莽篡漢後,分為了東漢和西漢。
若是劉表將來爭得天下,大漢王朝又可以多出一個南漢。這在後世在青史上,未嚐不是一樁美事。
……
而揚州劉繇收到洛陽高博登基為帝的消息,也是勃然大怒。立刻召集文武,來皇宮議事。
其實真正算起來劉繇勢力,在陣容上是天下所有諸侯中最弱的存在。但架不住他命好,占據了富饒的揚州,讓他有了做皇帝的底蘊和資本。
在原本的時空,劉繇帳下還是有幾個拿得出手的人才。武將方麵有太史慈和不知姓名的曲阿小將,文成方麵就隻有一個華歆的名氣稍微大點,稍微能拿得出手。
其他大部分諸如樊能、張英、於麋、滕胄等文武,基本都是一些三流或者不入流的角色。
因為高博的到來,現在的那個時空讓他的陣容稍微強大了那麼一點。本是袁術部將的孫堅,帶著一大家子投到了他的帳下。
當然,本是來投靠他的頂尖猛將太史慈,也被孫策給截胡了。
在他帳下,還有一個不知名的頂尖猛將,也就是曲阿小將。他到現在都還沒有出頭,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他的那裏當中。
若是劉繇跟韓馥一樣,學習高博的比武政策,或許那個曲阿小將也就出頭了。
劉繇的揚州雖然富饒,但揚州地方上的勢力盤根錯節、山頭林立,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劉繇在登基稱帝之後,手下也有30餘萬大軍。手握兵權的實權職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若是讓劉繇真的組織一場比武大會,選出一兩個勇猛過人的武將,這就相當於分走了地方勢力的權利。
所以,劉繇並沒有舉辦比武大會,用於選拔民間的人才,還是在沿用漢朝舉薦的那一套。
……
劉繇上下文武聞訊,當即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馬不停蹄的來到皇宮,來到劉繇麵前。
劉繇見人已到齊,陰沉著臉說道:“你們都聽說了吧?洛陽的高博小兒也緊跟袁術小兒的腳步,在洛陽登基稱帝了。對此,你們怎麼看?”
這些文武們其實也早就收到了消息,隻是揚州距離洛陽足足數千裏之遙。他們就算知道了高博登基稱帝的消息,也沒有絲毫的辦法。
麵對劉繇提出來的問題,一眾文武也隻能麵麵相覷。
袁術在豫州登基稱帝,跟揚州接壤,還可以派出軍隊打著大漢正統的名義,去討伐於他。
至於高博?也隻能寫一篇言辭激勵的檄文,強烈譴責於他,讓他醜惡的嘴臉暴露在天下人麵前。至於派兵打他?這根本就不現實。
“陛下,對於高博小兒在洛陽登基稱帝一事,老臣以為:可聯合天下諸侯,再次討伐高博。”
麵對劉繇的問題,一群隻知道爭權奪利的酒囊飯袋,當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最後還是華歆站出來說道。
也苦了華歆,他擅長內政,並不擅長出謀劃策呀。每次朝堂有重大事情的時候,也隻有他站出來出出主意,其他的文武大臣根本就指望不上。
“再討高博?”
劉繇疑惑地看著華歆,等待他的下文。
“不錯,陛下可發出詔令,號召天下諸侯再次討伐高博。”
在此確定了一下這個計謀之後,華歆站在原地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又開口說道:
“陛下,高博小兒前年帶兵出益州,短短兩年不到,經曆大小的戰事數百場,打下了偌大的地盤。
其治下益州、司隸、並州、涼州、雍州和半個交州,可以說已經占據了天下一半的地盤,是不可否認的天下第一大勢力。
但,高博小兒操之過急,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占據了這麼大的地盤。對治下的掌控還不夠完善,還沒有收攏治下民心,也缺少足夠的治理人才。他真實情況卻猶如一盤散沙,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若陛下這個時候發布一篇檄文,號召天下再討高博,把高博拖入戰爭的泥潭,那麼他的勢力將不攻自破。
而陛下距離洛陽數有數千裏之外,等聯盟成立之後,隻需為提供錢糧,即可坐收漁翁之利。
孫策正在征討江東六郡,青州劉備也在暗中投靠了陛下。隻要等討伐高博的勢力征戰疲乏,陛下就可兵出揚州橫掃天下,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
華歆把自己想了好幾天的計策,對劉繇和盤托出。聽的劉繇和帳下一眾文武是心神激蕩,好像橫掃天下的美好前景,就在明天一樣。
“好,就按照子魚先生的戰略執行。相信用不了幾年,大漢就將再次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