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擅治,並不擅長出謀劃策,更不擅長玩弄人心。
能想出這麼一個戰略來,也是他跟府中的幕僚商討了好幾天才想出來,他們自認為最完美的戰略。
華歆明顯把問題和人心想的太簡單了,想要完成他所說的這個戰略。首要前提是朝中的一眾文武,要上下一心,同心協力才有一點可能。
但劉繇朝中除了個別心懷天下的人才之外,剩餘的大多是一些爭名奪利之輩。
況且,天下勢力首領也不是傻子。華歆都能看出高博因為擴張過快,導致後續的治理人才不足的問題,其他勢力又何嚐看不出來。
華歆想要僅憑一張檄文,就讓天下勢力放下成見,組成聯軍再次討伐高博,有一點想當然了。
……
不說別的,華歆認為的揚州朝廷的大將孫策。此刻接到洛陽高博登基為帝的消息後,正火急火燎的找到他的好兄弟周瑜。
“公瑾,公瑾!”
而正在埋頭處理事物的周瑜,聽到自己好友兼主公的孫策大呼小叫的來找自己,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說教道:
“伯符,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成大事者遇事要冷靜,要處驚不變。像你這樣毛毛躁躁的,怎麼在手下軍士麵前保持威嚴?”
“嘿嘿!我知道了公瑾。”孫策麵對自己的好友說教,也隻是憨厚的一笑了之,並沒有放在心上。
“你不去處理軍務,急急忙忙的來找我,出了什麼事?”周瑜苦笑的搖了搖頭,然後對著孫策說道。
“公瑾,你不知道,出大事了。我剛剛接到消息,洛陽的高博登基稱帝了。”
“就這?”
“這難道還不算大事嗎?”
“確實算得上大事,但高博登基稱帝,早在我的預料之中。”周瑜淡淡的說道。
“咦!公瑾,你是怎麼預料到高博要登基稱帝的?”孫策好奇的問道。
“哼,從高博扶持劉焉登基的時候,我就預料到高博早晚會篡漢自立。高博能征善戰,手下能人無數。
他擁立劉焉為帝,就造成了主弱臣強的結局。就算高博不篡漢自立,跟著他南征北戰的將士們也會慢慢的把它推到那個位置上去。所以高博篡漢自立,從他擁立劉焉的時候開始,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又是一個王莽!”孫策小聲的罵了一句。
周瑜聽到孫策小聲的嘀咕,抬頭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開口笑道:“嗬嗬,伯符。我們還要好好感謝一下高博,謝謝他為我們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讓我們有了發展的時間。”
“為何還要謝他?”孫策不解的問道。
“我們的實力還是太過弱小,打下吳郡已是極限。我們雖然名義上依附劉繇,但他不可能看著我們做大。若還想繼續攻略江東其他五郡,劉繇一定會橫加阻攔。
高博登基的消息來的很及時,正好吸引了他的目光,讓我們有時間慢慢的發展,把吳郡牢牢控製在我們的手中。”
“這麼說來,我還真要謝謝高博了。”
聽到周瑜的解釋,孫策喜滋滋的說道。
“嗬嗬,是要謝謝他。不過我們倆精力有限,若隻是一個吳郡,有我們倆治理,完全綽綽有餘。
但以後還要攻略江東其他五郡,難免精力不足。所以,我們還得找個人來幫我們治理吳郡才行。”
“找誰呀?”
“華歆、華子魚!”周瑜淡淡地說出了一個人名。
聽到周瑜說出來了的人名,讓孫策一愣。不假思索的說道:“華歆?他不是在朝中任長使嗎,怎麼讓他來吳郡?”
周瑜看到自己的好友,耐心的解釋道:“華歆此人善於內政,德才兼備,為人正直。有他幫我們治理吳郡,我們才能放心的攻略江東其他五郡。
至於怎麼讓他來吳郡,簡單。隻需要伯符你書信一封給劉繇,指名道姓的讓他來吳郡即可。當然,這一封書信怎麼寫,可有講究。”
“什麼講究?”
“伯符可在信中大談特談對劉繇的忠心,然後大吐苦水,說自己打下吳郡損失了多少錢糧。最後在信中提出,讓華歆來吳郡治理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
“好,就這麼辦,我這就去寫。”
“唉,等等。伯符你一定要在信中,把自己的損失誇大一點。還有在字裏行間,隱晦的向劉繇要兵馬、要錢要糧。”
“有這麼多講究啊,要不周公瑾你辛苦一下,你來寫這封信吧!這其中的度我可把握不好。”
“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