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內還好,若是百年之後是否又會回到春秋時期,諸侯混戰的局麵。
如今我大晉的疆域萬萬裏,各地的文字風俗和語言習慣都不一樣。若是到了那個局麵,將會動搖大秦王朝的統治根基。”
“陛下,這……不可能吧!”
“怎麼不可能?秦未統一天下之前,群雄逐鹿,諸侯爭霸。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風俗習慣。
這也是春秋到戰國時期,年年征伐的根源所在。
秦一統之後執行的郡縣製,站在朝廷的立場來看,無疑要比分封製好上很多。
隻是可惜了,秦朝不過二世而亡。漢之的劉邦也不過是一地痞,根本就沒有看到郡縣製的好處。
在他一統天下之後,大肆分封帳下的將領和宗親,這也為西漢的七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劉秀也好不到哪裏去,根本就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東漢之所以敗亡,這些國中之國脫不了幹係。
土地兼並太嚴重,讓百姓辛辛苦苦勞作一年,隻能勉強果腹。而那些不事生產的地主們,卻能悠然自得的享受他們的勞動果實。
所以,哪怕是為我大晉王朝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我都沒有分封他們,就是怕重蹈覆轍。”
高博一口氣說了很多,說的禦書房中的這群大佬們陷入了沉思,他們在心中默默的分析著其中的利弊。
以前他們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認為應該延續前朝的分封製度。他們作為大晉王朝的重臣,為大晉王朝的統一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如果要分封的話,那麼最起碼也會是一個郡的封地。
如今聽高博的這麼一番話,他們在猛然驚醒。分封製對朝廷重臣來說,確實是一恩寵和傳承。
但也正如高博所說的那樣,百年之內確實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百年之後呢?誰又能保證他們分封下去的這些功臣後代,不會像前朝那樣發生動亂?
禦書房中的眾多朝中重臣都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但他們誰也沒有率先開口。因為分封製已經深入人心,一時半會兒怎麼讓他們放得下?
而高博執意要實行郡縣製,也是為了一勞永逸。
就像剛才高博所說的那樣,如果實行分封製,那麼,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分封下去的土地就是大晉王朝中的國中之國。
就比如東漢的: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清河國等等;
站在朝廷的角度,郡縣製最好。站在朝中這些重臣的角度,當然是分封製更好。
禦書房中的一眾重臣心裏都清楚,高博已經做下了決定。
高博看著禦書房中的重臣們,心中暗暗地歎了一口氣,知道他們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
於是當即開口道:“今天就先到這裏吧,各位也早點回去休息。”
眾人起身向高博行了一個禮之後,就默默的走出了禦書房,他們沒有相互交談,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高博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眼神中滿是失望的表情。
高博來自21世紀,雖然很多方麵都不如他們。但在見識上,高博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分封製得力的當然是這些朝中大臣,因為隻要他們有了封地,家族就有了傳承。
大晉王朝再過200年或者300年之後,這些家族難道就不會再出一個袁氏和楊氏這樣的頂尖世家嗎?
不是高博要製衡他們家族的發展,而是天下的資源就那麼多。
四加的資源多了,那麼百姓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少。直到他們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還會吃不飽飯,從而心生怨念。隻要有心人一傳播,必定從者雲集。
每個皇朝的末年,百姓大規模的起義,不正是因為吃不飽飯嗎?
所以高博才會拒絕分封製,並禁止土地以任何形式的買賣,以此來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