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滅亡,胡氏父子及其近臣被朱棣下詔關押,餘者皆被赦免。

這時候的安南人還是很擁戴明軍的,畢竟明軍打的口號是討伐凶逆胡氏,並承諾戰後立陳氏子孫賢者為王。

可當最後安南的人口、土地資料擺在朱棣麵前時,朱棣不淡定了,那可是四十八州府、一百六十八縣,三百多萬戶人口,這麼大塊肉,一下子讓朱棣舍不得了!

於是朱棣毀約了,以陳氏子孫盡被胡氏屠戮殆盡,無以繼承為由,在安南設立布政司,進行直接管轄。

朱棣下詔,改安南為交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揮使司,轄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由布政司直隸五州,分轄二十九縣,凡要害處,均設立衛所,加以控製。

隨後派遣大量官吏入安南為官,同時帶去的還有大量文化典籍,當然,安南的文化典籍自然也入了明朝,朱棣打算將安南同化,使其成為明朝固有的領土。

安南的貴族一下子傻了,這是要分俺們的蛋糕啊!這哪行?縱然朱棣挑選了一些安南大臣和明朝大臣一起管理也沒法使他們平息,利益少了啊!

可當時張輔還在安南鎮壓不服,數十萬明軍也還在安南,安南文武被壓得死死的,隻能暫時將心思藏起來。

時間來到永樂六年,張輔自安南班師還朝後,以簡定、鄧悉為首的安南地方勢力迅速反叛。

盤灘、鹹子關被迅速攻占,交通被叛軍控製,同時各地安南民眾不斷響應,加上留守的明軍鎮壓不力,以致於叛亂不斷蔓延。

沒辦法,安南民心不在明朝這邊,安南這塊地兒雖然以前被中原王朝短暫占據,可大多數時間都是獨立的,風土人情也和中原迥異,想讓他們歸服,除非舍得用幾十年時間大力磨合。

而很顯然,朱棣並沒有這個耐心,他想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征服安南不過是其中一步。

營建北京、遠航西洋,征戰漠北,壓服東北,他想要的不是超過朱允炆,而是比肩他老爹朱元璋。

所以,麵對安南叛亂,朱棣半點懷柔的心思也沒有,有的隻是鐵血鎮壓,掃平各種不服。

馬援:唔~這脾氣,合老夫胃口!

馬援大笑,想當年他攻交趾的時候,殺性可比這大多了,不過他的胃口可沒朱棣大,他想的也就是鑄銅柱,立邊界,刻一句:銅柱折,交趾滅!

可沒像朱棣這樣想將安南全境納入統治。

嬴政靜靜看著,默然不語,管他是交趾還是安南,反正他瞧上了,在大秦這地兒以後得叫南州。

當然,前提是投影獎勵得有,不然他這把老骨頭可撐不了太久。

簡定起兵後,自稱日南王,為招攬人心,又立所謂陳氏後人的陳季擴為大越皇帝,打著陳氏後人的招牌後,果然贏得了安南民心支持。

之後,陳季擴甚至以陳氏宗親的名義派使臣到南京來討封,可惜沒選對人,使臣觸怒了朱棣被殺。

加上張輔等人極力主戰,朱棣也很舍不得安南這塊肥肉,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武力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