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七年,這一年簡直是多事之秋,先是安南再叛,後有韃靼斬使,還有奴兒幹衛所官員請在當地建元帥府,於是朱棣應其請求設立奴兒幹都指揮使司,再有鄭和第三次下西洋也在這一年。

反正就感覺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兒全碰一塊兒了,搞得朱老四非常非常忙,連原來準備親征韃靼的計劃都暫時擱置。

永樂八年二月,朱棣留皇長孫朱瞻基守北京,夏原吉為輔,自己親率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北征。

當然,說是五十萬,其實能作戰的軍隊應該不過五分之一,畢竟運糧的民夫就占了絕大多數。

五月,大軍行至臚朐河,朱棣興之所至,易名飲馬河。

五月十七日,明朝大軍與韃靼可汗本雅失裏所率大軍相遇(這都啥奇怪的名兒,啊啊啊~)一戰終,本雅失裏大敗,損失五萬鐵騎,不敵逃遁。

朱棣率輕騎追至斡難河,與其接戰,本雅失裏再敗,僅率七騎趁亂逃脫,明軍追之不及而還。

五月二十日,朱棣令分兵追擊蒙古太師阿魯台,可這貨憑借地利,想打就打,打不過就退,搞得朱棣非常頭疼,隻能遣使招降。

可阿魯台這太師當得好好的,哪裏願意受降,但又不願意公然反對朱棣,以免再受征討。

就這樣猶豫不決多日後,明軍受不了了,一是後勤壓力大,二是天氣炎熱,士卒饑渴,不能久戰。

朱棣無奈,雖未竟全功,但也隻能下令班師。

而就在朱棣班師回京後不久,安南的陳季擴便再次遣使入京了。這貨也是聰明,知道在朱棣高興的時候討賞。

果然,大勝還朝的朱棣不僅免了陳季擴反叛的罪行,更是特授他交趾布政使的官職。

對此,陳季擴非常不滿,他要的是安南王,而不是什麼勞什子的布政使,一怒之下,這貨又特麼反了。

駐守安南的沐晟再次抓瞎,由於張輔率師還朝的緣故,他手上根本沒有足夠兵力鎮壓叛亂,所以每次安南複反,受傷的總是他,真是……好慘一男的!

沐晟:我也不想的……

安南複叛?當這個消息傳到朱棣耳中時,朱棣隻覺得額頭青筋暴起,好想殺人,這安南簡直沒完沒了了。

永樂九年,怒極的朱棣再次令張輔率師平叛,且要徹底平定。

呃……話說,可算知道張輔的英國公爵位咋來的了,合著就逮著一隻羊猛薅啊?安南=經驗包。

張輔:哈哈~低調低調,主要是南邊兒那些不經打,老夫不喜張揚的。

眾人:“……”

怎麼辦?這老頭好欠揍,好想捶他。

李廣:好欠啊!

老李有些憤憤不平,他這辛辛苦苦幾十年連個侯爵都沒撈到,這姓張的倒好,直接國公,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馬援:咳咳咳,後生別太囂張,前輩在看著你呢!

張輔:“……”

我有囂張嗎?我所說句句屬實啊!真是的,這年頭咋說真話也沒人信呢?

張輔,那個老殺才又又又來了!

估計陳季擴聽到這消息整個人都是懵的,什麼嘛!我就要個王爵,你至於開門放張輔,多大仇啊?

莫得辦法,人老張頭來都來了,不打一場實在說不過去,抄家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