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定西域、破西羌(1 / 2)

話題繼續,且說西域車師國,因為地處天山北道,屬於匈奴控製地區,仗著匈奴的勢力,素來對大漢不敬。

公元前68年,劉詢派在渠犁屯田的鄭吉(這也是個猛人,請注意),征調西域諸國兵馬萬餘及一千五百屯田漢兵,前往征討車師。

怎麼說呢?車師很脆,一戰就跪,立刻降了大漢。

小弟被別人收了,匈奴大哥表示不能忍,於是派兵出戰,鄭吉也不慫,帶著一萬多人就上了。

可離奇的是兩軍遭遇後,匈奴竟害怕退去,見此鄭吉有些無語,咋這麼慫呢?我還沒活動夠呢!

鄭吉想打,但匈奴不配合,鄭吉無令也不敢隨意出戰,隻能繼續回去種地,啊不,是屯田,至於車師……鄭吉派了三百漢兵屯駐。

此後不久,地處天山南道的莎車國中,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征,殺了親近大漢的國王—萬年,以及大漢使者—奚充國,自立為王,還煽動南道諸國叛離漢朝。

當時鄭吉還在北道,隻能幹看著這事兒發生,手癢也沒辦法,皇帝沒下命令。

但這不要緊,因為另一個猛人出場了,這位猛人叫—馮奉世,跟傅介子、班超一樣,也是一個使者,彼時正巧劉詢派他出使大宛。

但出使的功勞哪能跟戰功比,馮奉世見了莎車叛亂的情況,心說這不是天賜良機嗎?

他非常果斷的行動起來,就近征調西域諸國兵馬一萬五千人,興衝衝的殺奔莎車國,打下了莎車都城,平定南道叛亂,將驚懼自殺的呼屠征首級,傳首長安。

時為公元前65年,平定叛亂後,馮奉世終於想起……我是個文官,是個使者,要去大宛國出使。

於是馮奉世馬不停蹄趕往大宛國,國王對他尤其禮敬!這非常能理解,你說這麼一個打仗賊猛的文官在自家待著,誰敢不敬啊!

此行馮奉世不僅手癢,不是,不僅平定叛亂,且還超額完成了任務,給劉詢帶回了一匹大宛國的頂級名馬—象龍!

而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帶著數萬人投降漢朝後,劉詢特派鄭吉,就那個在渠犁種地的猛人,帶著五萬龜茲諸國兵馬,前往迎降。

這麼個猛人當然不可能是單純去迎接匈奴人的,事實上,他是去看匈奴人乖不乖的,乖的平安無事,至於不乖的……即斬!

事後,鄭吉因破車師,降日逐王之功,被劉詢拜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兼護車師以西北道諸國。

鄭吉隨後在西域中心,設幕府,修烏壘城,此城距陽關有兩千七百多裏,鄭吉統領天山南北,漢朝號令由此能順利頒行於遼闊西域。

西域都護的設立,不僅是漢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

自張騫之後,七十餘載漢匈之爭,直至匈奴日逐王歸降,西域都護設立,西域廣袤地域正式歸於漢朝管轄。

劉莊:這個必須讚一個,宣帝威武!

李世民:劉詢確實厲害!

忽必烈:我大元打得更遠,疆域比漢唐都大。

朱元璋:能有效治理嗎?

康熙:總比你老朱家連西域都沒拿到強!

朱棣:你老愛家倒是拿到了,就是在其他地方丟得更多。

嬴政:都別吵了,煩死了!

話題繼續,繼匈奴、西域之後,第三個挨揍的,是西羌。

所謂西羌,意指大漢西部邊陲的羌人部落,即盤踞在青海、隴西的羌人,這些羌人民風剽悍,勇猛好戰,時常策應匈奴,騷擾大漢邊境。

劉徹在位後期,聚居在青海、隴西的羌族經常向內地侵擾,攻城掠地,攪得大漢邊疆不寧。

匈奴曾聯合羌人共同侵擾大漢,麵對兩麵受敵的不利形勢,劉徹曾提出要斬斷匈奴臂膀,即西羌,可惜派去的兵馬都被羌人擊敗,漢軍損失慘重。

劉詢剛即位時,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使西羌,羌人先零部落酋長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漢民不種田的地方放牧。

到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與各個羌族部落酋長二百多人共同約定,放下彼此部落間的仇恨,交還各自部落的人質,訂立盟約,打算共同侵擾大漢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