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除去以上種種政策外,還有修築長城、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之功。

先說修築長城,其目的主要是為防備—匈奴,這是一支興起於戰國後期的遊牧部落,主要活動於陰山以北。

當時的部落首領叫頭曼單於,哦,就是把劉邦圍在白登山那個冒頓單於的老子,可惜老了後被冒頓射成了刺蝟,父慈子孝這一點……不賴!

這個頭曼呢,經常率領行動迅速的草原騎兵深入中原燒殺搶掠,掠奪糧食、人口,秦、趙、燕三國因此積極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

但是吧,修長城屬於治標不治本的事兒,仍舊阻止不了匈奴南下的腳步,九原至黃河以南一帶一度為匈奴占據。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後,迅速在秦、趙、燕三國修建的長城基礎上擴建,最終建成長達5000裏的長城。

至於後世為什麼會有萬裏長城的說法?因為後世王朝也在建啊,比如著名的漢長城、隋長城、明長城。

就是因為兩千年餘年的不斷擴建,於是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跡,長城如龍,記下了兩千年歲月。

當然,修長城,說到底是為了保護邊境百姓的生命安全,減輕邊境士卒戍守的負擔。

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騎兵活動範圍很廣,如果沒有長城的話,那就需要非常多的士卒來防守。

當然,長城也沒一些人想的那麼玄乎,因為萬裏長城除去那些重要的關口外,主要還是泥土砌成的,所以很多時候草原民族是能夠毀牆進來燒殺搶掠的。

但你要說它是雞肋吧!那倒也不至於,因為長城上配有烽火台,一旦草原騎兵大規模來襲,邊軍是很快就能得到消息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長城能防大規模騎兵突襲,但如果是小股騎兵的話……抱歉,防不住!

除此之外呢,長城最大的一個作用就是抑製通商,限製草原民族的需求,比如鹽鐵、茶葉、絲綢什麼的。

有長城存在,中原王朝就是有那個底氣,高興時通商互市,各取所需,不高興了,關門,不搭理你,想吃鹽、喝茶、穿絲綢?自己想辦法去吧!m.X520xs.Com

曆代王朝,好像就隻有宋朝完全沒享受到長城的福利,嗯,這個主要怪石敬瑭,這狗東西崽賣爺田心不疼。

為了當皇帝,給人當兒子就算了,還特麼大手一揮,把燕雲十六州割了,關鍵最後也沒當多久的皇帝,後晉那個小國家也是二世即亡……真虧!

嬴政:淦!又見割地,咋這種畜牲這麼多?

劉徹:有些人天生腿軟,站不起來啊!

楊堅:中原陸沉才過去多少年啊,忘了?

李世民:給人當兒子的皇帝?兒皇帝?

趙匡胤:彼其娘,姓石的得虧死得早,不然勞資肯定削他。

朱棣:收複燕雲,還得靠父皇跟嶽父啊,哈哈~另外插一句,趙構這貨不是東西,明明嶽飛是有機會收複燕雲的,硬生生讓他造沒了!

趙構:???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嘛來著?

趙匡胤:那孫子……不提了,提一次惡心一次,造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