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繼續,北擊匈奴!
前文說過,由於秦、趙、燕三國忙於爭霸的原因,都沒怎麼搭理匈奴,以至於匈奴騎兵時常深入三國地盤劫掠。
哦,趙武安君李牧是個例外,這位大佬用車陣一戰滅了十萬匈奴騎兵,讓匈奴人十餘年不敢南侵,爆讚!
秦統一天下後,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嬴政一麵令人擴建長城,一麵令蒙恬率30萬秦軍北擊匈奴。
公元前214年春,也就是百越之戰打得正火熱的時候,大將蒙恬率軍從上郡出長城攻擊匈奴東部地盤。WwWx520xs.com
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出長城攻擊匈奴西部地盤,匈奴大敗而逃,蒙恬收複河套,沿河置44縣,移民墾守。
之後,因為匈奴不斷襲擾的原因,公元前213年秋,嬴政再次令蒙恬率軍北渡黃河,攻打匈奴,秦軍連克高闕,占陽山、北假,卻地七百裏。
匈奴不敵潰逃,逐漸向北遷徙,之後,為鞏固河套地區,秦朝於此設立九原郡,哦,現在那地兒叫包頭,比如,包頭呂布!
呂布:“……”
三姓家奴?包頭呂布?敢不敢更損一點啊魂淡!為什麼都跟呂某過不去?
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人對秦的侵擾、破壞,使河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擺脫了兵災之害。
隨後,開發北疆!
這是跟北伐匈奴同時進行的政策,秦廷為此遷移了大批刑徒,到河套地區開墾荒地,到公元前212年,為進一步增加戍邊的人數,秦廷還鼓勵百姓移居邊地。
例如,公元前211年,就從內地移民三萬戶到北河、榆中一帶定居,凡是願意前往邊地的,均加爵一級。
這些遷移過去的百姓和刑徒,一麵屯墾,一麵戍邊,對於開發邊地,充實武備,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之後,開拓西南!
西南,也就是後世的四川大部和雲南的一部分。秦時,西南各族百姓和中原有著長期往來,基於此,嬴政決定打通西南,派官吏—常頞前往。
常頞因為交通不便的緣故,發動百姓開鑿了一條從四川宜賓到雲南滇池的棧道,因道路險峻,寬不過五尺,故名五尺道。
(據說五尺道一共有三條,除常頞開鑿的那條外,一條是李冰帶領百姓開鑿,是從四川宜賓到雲南曲靖的道路。
一條是漢武帝時期,大臣唐蒙帶領百姓開鑿,通往雲南昭通的道路,昭通古稱朱提(shūshí),因而這條道路又稱朱提道。嘛!反正終點都是雲南)
棧道開通後,秦朝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並在這裏安排了官吏,建立行政機構。
與此同時,秦朝通過蜀郡,加強了和邛都、筰、冉者等地的聯係,將這些地方納入了郡縣製的行政係統。
至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密切了與中原的聯係,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的一部分。
朱棣:這地兒秦漢就納入版圖了嗎?等會……這麼說的話,我大明除燕雲外還得再加一個收複失地的功勞,嗯,唐時這地兒叫南詔、宋時叫大理,也是丟了幾百年啊!
朱元璋@朱棣:自己知道就行,別到處瞎嚷嚷,要低調。
朱棣@朱元璋:好的父皇,明白父皇,父皇放心!
眾人:……你們爺倆也是夠了啊,還擱這兒演上了!
忽必烈@朱棣:朱老四你行啊,你是半點不提我大元的事兒啊!
朱棣:提什麼?成都之屠?四等人製?
忽必烈:……什麼四等人製,無稽之談,可曾有明文記載?沒有的事兒朕勸你別瞎說。
朱棣:哦!瞧這意思成都之屠沒跑了唄!
忽必烈:??!
我去,被套路了!
忽必烈:沒讓聊這個,大理段氏,我大元滅的,這個你無從抵賴吧?
朱棣:能有效治理嗎?
忽必烈:……我大元疆域之廣,曠古絕今,自是要徐徐圖之,一步步治理。
朱棣:嗯,知道,所以有四大汗國!
忽必烈:“……”
心塞,這天兒沒法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