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時間最是無情(1 / 2)

書接前文!

德宗統治天下二十餘年後,駕鶴西去,其子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一個……咳,倒黴孩子!

這位大概是大唐最能熬的太子,一直當了二十五年,終於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熬走了自家老爹。

比起胤礽,李誦無疑是幸運的,至少,皇位他坐過,這輩子沒白來。

言歸正傳!

李誦,唐德宗李適長子,初封宣城郡王,公元779年他老爹登基後改封宣王,次年冊封太子……一直到他老爹駕崩。

在這漫長的太子生涯中,李誦經曆過藩鎮叛亂,皇帝出逃,見過朝堂傾軋,黨同伐異。

與他父親一樣,李誦同樣有著一顆複興大唐的雄心,奈何能力實在有限,加之用人不當,以致於皇帝位子還沒坐熱,就退位當了太上皇。

嗯,某種意義上,李誦拿到了大滿貫,郡王、親王、太子、皇帝、太上皇他都做過。

他是個很有勇氣的人,涇原兵變時,藩鎮造反,皇威淪喪,李誦提劍殿後,披甲上城拒敵,曆時四十餘日,取得奉天保衛戰的勝利。

用鐵血捍衛皇權的同時,也捍衛著自己的太子地位。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這份勇氣一直沒有丟棄,在他登基後便一手掀起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

雖然最終難免失敗,但至少,這份勇氣值得鼓勵。

二十多年的儲君生涯中,李誦一直關注著朝政,他看到,藩鎮跋扈,不敬皇權,他看到,宦官為禍,百姓流離。

他想要改變,做大唐的中興之主,奈何……他老爹實在太能活。

最終,他雖然熬過自家老爹,登上皇位,可宦官勢大難治,藩鎮儼然成為國中之國,而他自己,也因為胸中抱負長久無處施展而抑鬱成疾。

在這場拚命的長跑中,他雖然勝了,可自身也是風前燭、雨裏燈,命不久矣!

沒有皇帝的支持,所謂的永貞革新最終也不免成為一個笑話,史書上少了幾個青史留名的政治家,卻多了幾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即——柳宗元、劉禹錫!

言歸正傳!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遺詔傳位太子李誦,唐順宗正式登場。wWω.δDζcΗxωz.cǒΜ

李誦即位後,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改革本身是無錯的,因為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革除王朝弊政,讓王朝重新煥發生機。

永貞革新的失敗,主要是因為改革派太過激進,改革派領頭人王叔文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一上台就將火力對準宦官、藩鎮一頓狂轟濫炸。

宦官、藩鎮也是人,他們同樣知道改革對王朝有利,但他們同樣還知道自己是現有利益既得者。

改革,說穿了就是割他們的肉去喂養底層百姓,以小部分人死換大部分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