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無將,南宋無相!這句民間俗語流傳很廣!

按理說北宋在前,又坐擁一大批開國猛將,怎麼著也不至於落個無將的評論,可惜,因為車神大力抬高文人士子,加上幾任皇帝硬把地痞流氓往軍隊裏塞,於是武將基本沒啥名聲……

有名聲也是基本倒黴的那種,比如嶽飛,一句莫須有!狄青,一句朝廷疑爾!比如被氣死的老種經略相公,三呼過河的宗澤,晚年閉口不談軍事的韓世忠。

更絕的是在宋朝,除了趙匡胤時期以及趙光義高粱河飆車前,其他時間對於武將基本是打壓狀態,崇文抑武嘛。

從晚唐到五代十國那段時間的光景太痛了,外加宋朝還得位不正,於是瘋狂打壓。

初期結果就是,趙光義讓那幫開國大將去收拾李繼遷的時候,大家都懶懶散散的。

你雍熙皇帝牛啊,你會編陣圖,會打仗啊,你治國靠文人,文章錦繡啊,你找我們幹嘛?不說了,開擺,一起搖擺~!

趙光義之後,趙恒恪守祖宗成法,基本不改,於是,經過幾十年的潛移默化後,整個宋朝人對於兵丁的態度就是一句:好男不當兵!

文人對武人,多數態度是:賊配軍,丘八!跟武人說兩句話都似乎很丟麵子那種。整個社會對於武人是抱有一種歧視的態度!屬實矯枉過正!

另外,武人自己也很有問題,除了老趙家塞進軍營那幫地痞流氓外,其他人也似乎覺得手握刀子,搶點東西、殺個人什麼的……很正常!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兵過如梳,匪過如篦,兵與匪很大程度上……軍紀差不多,都是樂色。

這也是嶽家軍為啥人氣這麼高的原因,封建時代出一支餓死不打擄,凍死不拆屋的軍隊,實乃千年罕見。

扯遠了,仁宗年間的倒黴名將是狄青,這位打仗很猛,就是政治頭腦不多,還挺愛摻合文官大佬打擂台,導致範仲淹、韓琦、龐籍、文彥博對他挺不滿,朝中最後還搭理他的就剩一個歐陽修。

簡而言之,狄青打仗猛,政治能力差,還愛湊熱鬧,大佬們挺煩他,所以他的最後結局是……鬱鬱而終!

這跟宋仁宗有啥關係呢?算有點關係但不多吧,簡而言之,仁宗知道狄青,仁宗欣賞狄青,仁宗護不住狄青,狄青死了!

事就是這麼個事,仁宗似乎真挺軟的,突出就是一個好脾氣,平時有這麼個領導你大概不會煩他,但出了事也記得別指望他,因為領導不頂事。

從真宗獨苗到木偶天子,從親政廢後到慶曆合議、慶曆增幣,從範仲淹到狄青,好吧,反正沒看出趙禎有多厲害,仁倒是看到了,大開眼界那種。

最後的最後,趙禎最關心的不是百姓過得好不好,大宋好不好,而是人到夕陽,還沒兒子繼承皇位……三個兒子,全夭折了,也是有點搞心態。

心態崩了的趙禎順帶還把下一任皇帝趙曙的心態搞崩了……大無語,難繃!

公元1063年2月,趙禎一病不起,3月29日,趙禎駕崩於福寧殿,終年54歲,廟號仁宗,10月,葬於永昭陵。

據說,趙禎死後,宋朝、遼國境內到處都是一片痛哭聲,連遼國皇帝耶侓洪基都傷心得不行……這個真心佩服!

一句話,雖不懂,但大受震撼!

總結一下:宋仁宗趙禎這輩子,大的政績是沒有的,大的過錯同樣是沒有的,他最值得稱道的是勤儉、好脾氣、不折騰,其他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