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忽必烈時期,有三個人比較知名,一個叫真金,忽必烈最喜歡的兒子,一個叫伯顏,忽必烈最信任的統帥,一個叫阿合馬,忽必烈最喜歡的錢袋子。
1276年,伯顏統兵踏破臨安,俘宋恭帝趙顯和謝太後北歸,另外,文天祥也是被伯顏俘虜。
忽必烈的伯顏若要找一個對比人物,那就是朱元璋的徐達,一樣的受皇帝信任,一樣的謙虛謹慎,盡忠職守。
至於阿合馬……他就相當於乾隆手下的和珅,嘉靖手下的嚴嵩,皇帝不是不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樣,但皇帝舍不得換啊!
畢竟換人容易,錢袋子難找,殺了阿合馬,忽必烈去哪裏再找一個這麼會撈錢的大臣?
少了錢袋子阿合馬,忽必烈拿什麼打倭國、征安南、打占城,征爪哇?拿頭打嗎?沒錢,拿什麼造船?拿什麼養兵?
這是阿合馬能囂張很久的原因,同樣是他不能一直囂張下去的原因。
因為這一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容於下一代統治者,比如真金討厭阿合馬,朱載坖不喜歡嚴嵩,至於和珅……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應該挺熟吧!
這一類人當不了權臣,因為他們的老板遠比他們聰明,錢袋子要是和太子攪和在一起……皇帝不多餘嗎?
講回阿合馬,這人是個回回,出生於中亞,是作為忽必烈的皇後察必皇後的陪嫁跟過來的。
忽必烈一開始覺得這家夥挺勤快,於是挺喜歡他。
1262年,忽必烈奪得汗位後,阿合馬被授予理財重任,換句話說就是負責給皇帝撈錢。
撈錢,這是阿合馬的強項,元初因為剛剛經曆戰亂,百姓很苦,社會經濟、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為此,忽必烈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勵生產,恢複經濟,想法很美好,實用也挺強,就是這想法好像變得有點快。
因為要四處征伐,急需用錢,所以,阿合馬上台了,忽必烈還專門幫他掃開政治對手,讓他獨掌相權。
給這麼大權力幹啥?撈錢啊!
阿合馬很聽話,什麼生產,什麼恢複,假的假的,都是假的,隻有皇帝陛下的意誌才是真的。
陛下想幹仗,那什麼生產,什麼恢複通通都要讓步。
王朝建立之初,照例是要免除部分稅賦,以顯示新皇帝與前朝皇帝的不同,忽必烈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但後來因為軍費開支,於是……
但自己說的話,自己是不能收回去的,皇帝一定得是聖明的,所以……朝中一定得有奸臣。
這就是阿合馬的作用了,免稅?免什麼稅,陛下要打仗,將士們要軍餉,征戰要有充足物資,搜刮都來不及,還免稅,不免。
免稅不可以,但加稅可以,什麼農業稅、鹽稅、茶稅,以及酒啊、醋啊什麼的,都是可以加稅的嘛。
於是乎,經曆戰亂後的百姓猛然發現,朝廷財富在增加,但也僅僅是朝廷財富,好處根本落不到百姓手裏。
以前南宋的時候大家過的什麼日子,現在還……還不如以前呢?
忽必烈要征倭國,讓人跑江南到處打包工匠,搞得不少人家破人亡。
因為要造船,忽必烈又下詔讓百姓服勞役,參與造船……哦,似乎還不管飯,隻要累不死,就往死裏累。
兩征倭國,損兵折將,這損失誰來承擔?毫無疑問是百姓,征安南失敗,還是百姓承擔後果,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