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居正死後,一條鞭法開始漸漸廢棄,帶來的結果就是朱翊鈞的內帑、以及明朝國庫存銀日益減少。
為此,朱翊鈞開始通過向各地征收礦稅銀的方式,填補內帑收支失衡。
此前,內帑收入為金花銀,依靠南直隸地區的田賦。
同時內帑收支由戶部負責,皇帝想使用,戶部有著嚴格的幹預、管理。
現在朱翊鈞派太監征收礦稅銀,除了填補內帑缺口外,同樣也要用於國家開支,如邊關戰事用銀。
萬曆二十年十一月初四日,甘肅巡撫田樂上疏,因為河西地區邊疆用兵,需要數十萬錢糧,請撥內帑銀兩,朱翊鈞表示同意。
萬曆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戶部因京師庫銀減少,邊軍糧餉告急,請朱翊鈞撥內帑銀。
朱翊鈞:……完求,都盯上俺的小錢錢了!
朱翊鈞很生氣,責怪戶部為什麼不提前做好庫銀儲備,但責備完後,還是老老實實撥款應急,沒辦法,天下當時姓朱,他不管誰管?
萬曆三十一年四月,戶部因北部邊疆糧餉告急,再次請撥內帑銀百萬兩。
朱翊鈞:……啊啊啊啊,你們能不能有點自己的錢啊!
繼續撥款吧!誰讓自己是皇帝嘞?誰讓這是打仗嘞?
話說,萬曆皇帝朱翊鈞,這個皇帝雖然對政務興趣缺乏,但是對打仗……他可是非常有興趣,六部缺官缺銀子,他可以旁觀,但邊疆缺將缺糧餉,這個是真不能不管。
廣為流傳的戚家軍因為糧餉被屠殺一事……不能說完全子虛烏有,但多少有點張冠李戴、數字誇張。
首先,戚家軍被屠殺這個說法他是參考了《明史.王保傳》、《兩朝平錄攘》、《朝鮮宣祖實錄》拚湊出來的,稱為薊州兵變。
其次,被殺的人被稱呼為海防兵,而不是戚家軍、薊鎮南兵、浙兵。
再次,被殺者據《明神宗實錄》、《方眾甫集》、《姚江孫月峰先生全集》記載隻有一百多人。
再次,朝鮮的記載……它時常性誇張,簡單說這個朝鮮記載它有前科,比如朱棣淩遲三千宮女。
最後,為什麼這個說法流傳很廣?因為他足夠吸引眼球,能帶來足夠多的流量啊!
就像那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朱棣淩遲三千宮女的事,看起來很扯淡是吧,但架不住大眾愛看啊!
擱清朝也一樣,什麼雍正被呂四娘砍了,打造個金腦袋下葬,什麼雍正被甄嬛綠了,最後一刻被氣死了,你別管有多扯,關鍵點在於大眾愛看啊!
這喜歡的人一多,不是真的不要緊,他傳播度、知名度已經提起來了!
再比如說諸葛亮草船借箭,一部《三國演義》直接讓這事成為了諸葛亮的傳奇事跡,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可憐的孫仲謀嘞?
孫權:明明我做的,為什麼?(๑•́ωก̀๑)
曹操@孫權:仲謀別哭,至少……大家都知道合肥!
劉備@孫權:就是,說孫權大家可能沒印象,但說孫十萬,誰都知道是你,這知名度多高啊!
孫權@曹、劉:嗬嗬嗬嗬,說得好啊,赤壁曹三笑,夷陵劉知兵,你倆比我好在哪裏?
曹操:好在哪裏?好在曹魏有曹魏的實力!
劉備:好在季漢有季漢的浪漫!
孫權:……
朱厚照:這題我會,東吳有東吳的鼠輩!
孫權:啊啊啊,氣煞我也,噴子在哪裏?孤要跟他們決鬥!
嬴政:在鹹陽!
劉邦:在長安!
楊堅:在大興城!
李世民:長安!
趙匡胤:開封!
忽必烈:大都!
朱元璋:應天!
朱棣:北京!
雍正:北京!
來打我啊!
孫權:……功名利祿,不過過眼雲煙,孤豈會在意!(;一_一)
眾人:嘖嘖嘖!
說回朱翊鈞,雖然征收礦稅銀子為邊疆戰事貢獻了很大力量,但那些擔任礦監稅使的太監也有不少造成了社會動蕩。
例如著名的高淮亂遼、楊榮亂滇。
因此,礦稅政策遭到很多大臣反對。
萬曆三十年二月,朱翊鈞生病,召內閣首輔沈一貫等內閣成員,下令廢除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