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甲申國難,崇禎朱由檢殉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終結!
彼時的華夏,大半個天下還在明朝手裏握著,李自成的大順占據著陝西、山西、京城一帶,張獻忠的大西占據著大半個四川,關外由大清占據。
局勢非常不明朗,但在許多人眼中,優勢最大的必然是大順,畢竟明朝是他滅的,新朝取代舊朝也是必然。
萬萬沒想到啊,神奇的李自成卻在這關鍵時刻給天下人秀了一番神操作。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招撫百姓,但沒有籠絡官員士紳,而是追贓拷餉,有錢的拿錢,沒錢的拿命,最後拷打出不少白銀。
這個不少是多少嘞?不知道!
版本太多了,有說七千萬兩白銀的,有說數千萬兩的,有說幾百萬兩的。
按照後世學者估算,當時的明朝雖然經過隆慶開關,但全國上下的白銀總算大概也就在七千萬左右。
畢竟張居正改革後,明朝年入四百萬已經足夠讓張居正高興,可見流通的白銀也沒小說作者想象的這麼多,幾億兩什麼……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而眾所周知,華夏人是有存錢習慣的。
不少富貴人家會把金銀熔煉,製成金條、銀瓜深埋地下,也就是說,流通的白銀還要更少於七千萬,所以,具體是多少,無從得知。
隻知道李自成一番操作把官員士紳們刮疼了,肉疼!
士紳們不幹了,明朝沒亡的時候大家多樂嗬,看著皇帝一天天哭窮,看著那些丘八破刀爛甲去打仗,自己摟著美人喝著小酒悠哉悠哉!
結果明朝沒了自己也要倒黴,你李自成就是這麼當皇帝的?你當不好還有別人嘞!
這北邊的大清,西南的大西,南邊的殘明,哪個不比你大順好?
士紳的牢騷李自成沒在意,隻窮追猛打,天天數銀子,一車車白銀往西安運,同時,派明朝降將唐通帶著幾千兵馬,還有招安吳三桂的旨令前往山海關。
這跟朱由檢說晚些來的吳三桂果然守信用,說晚就晚,朱由檢都埋好了,他還在山海關溜達。hTtPs:\/\/m.ggdown8.org
收到李自成的招安後,吳三桂二話沒說,改弦易幟,從大明的伯爵,華麗變身大順的武將……當然,兵權是不可能交的。
如果事情就這麼下去,那他吳三桂大概會是大順開國功臣,但很可惜,李自成的拷餉讓這些降將也不安穩了。
大同的薑瓖、山海關的吳三桂等人聽到李自成拷餉的範圍越來越大,涉及的人越來越多後,終於坐不住了。
吳三桂主動聯係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表示願意獻關投降,隻求多爾袞能率領大清雄師為自己的君父朱由檢報仇,當然了,吳三桂自己也是有點小小的要求的,比如說裂土封王什麼的。
彼時的清軍正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向著關內趕來,這是範文程的建議,明朝沒了,朱由檢死了,李自成進了北京,中原一片混亂,此時不出兵,難道想在草原上呆一輩子?
多爾袞顯然是不願意在草原呆一輩子的,於是起傾國之兵,計十萬大軍南下,收到吳三桂的書信後多爾袞大為欣喜,立刻表示同意吳三桂的請求,帶兵入關。
關於吳三桂開山海關喜迎清軍的原因,一直有幾個傳言,最出名的莫過於衝冠一怒為紅顏,說的是吳三桂的愛妾,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搶了,於是吳三桂一怒之下開關迎清。
另一說是因為吳三桂的老爹吳襄被李自成殺了,所以吳三桂開關迎清。
但經過考證,這倆傳言都不可信,因為陳圓圓最後還跟著吳三桂去了雲南,吳襄被殺也是山海關之戰後麵的事。
衝冠一怒為紅顏,也不過是個傳言,名利要在了身前,那罵名還了百年!
罵名豈止百年啊,明末屠殺血債,你吳三桂至少要背三成,百死莫贖!
事情很明顯了,有個“大情種”加“大孝子”吳三桂,為了給君父崇禎報仇(名利),忍痛(笑嗬嗬)放棄了愛妾和親爹!
啊!真是忠孝兩全大豪傑,人間至情偉丈夫!鼓掌鼓掌!
三朝四姓平西王,清秋桂子賊王八!為名利就算了,還扯忠孝的大旗,這還不夠,還去扯愛情,愛你M邁麻花情!
此時的李自成在幹嘛呢?好的,他已經反應過來了,吳三桂遲遲不來北京朝拜,已經讓李自成起了疑心,於是他親率數萬大軍向山海關挺進……早幹嘛去了啊?
這數萬大軍大概率是六萬人,因為李自成東征明朝一共也就帶了十萬大軍,但他敢號稱啊,直接號稱百萬!
此時,吳三桂手中握著大半關寧鐵騎,以及數萬邊軍,大概也有五萬大軍。
而關寧鐵騎之所以是大半,是因為之前曹文詔被調往內地平叛時帶了部分離開。
山海關前,兩軍相遇,得,什麼廢話都不用說了,開打吧!一番激戰後,吳三桂差點被李自成打崩,於是開始申請場外援助。
以逸待勞的清軍開始入場,李自成的順軍本就和吳三桂血戰了大半天,疲累至極,加上清軍和吳三桂的軍隊總和是自己的三倍左右,於是順軍崩潰了,紛紛奪路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