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清朝順治二年,在弘光朝廷覆滅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的擁立下於福州監國稱帝,即隆武帝。
朱聿鍵,這位是南明四帝中的絕對大哥,才能他不缺,血性他也有,但他沒權力、沒幫手、沒有大義名分,所以結局非常慘。
首先,他不是朱棣一脈子孫,導致不少官員並不承認他的政權,其次,他的登基完全是鄭芝龍所主導的,手中權力並沒有多少。
最後,福建這塊地方,基本等同於鄭芝龍的基本盤,那些支持朱聿鍵的大臣,一個也來不了,來了也幫不上忙。
這就很操蛋,南明四帝,弘光忙著黨爭,紹武四十多天就沒了,不提也罷,永曆忙著跑路,唯一出彩的隆武,偏偏受人挾持,這就很難評。
朱聿鍵監國稱帝後四十天,因為路途遙遠,消息的傳播速度很慢,導致魯王朱以海並不知道隆武已經稱帝,也在紹興監國。
江南大地,同時出現兩位監國,這咋整?誰放棄?雙方都不願意放棄,因為兩人都不是朱棣一脈的,兩人的背後政治團體也都有著利益訴求,於是雙方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
同一時間,因為李自成、朱由崧的覆滅,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認為天下一統已經是必然,於是再次強推剃發令。
當然,他沒這麼蠢,自己下場,而是推了一個厚顏無恥的東西,孫之獬,以吸引人們的目光。
事情很成功,剃發令發布了,號稱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殺得天下人頭滾滾。
但這同時導致民間抗清浪潮達到高峰,畢竟在此之前,最想要複興明朝的都是那些官員、士人,跟普通老百姓沒啥關係,現在不同了,你清朝搞剃發易服,這不是把所有人的臉扔地上踩嗎?
沒說的,反清複明!著名的比如江陰抗清三公閻應元等人。
話說有些人就很奇怪,覺得閻應元不是為了明朝反抗清朝就不是英雄,這不是扯淡嗎?一個是為了封建王朝,一個是為了漢人道統,兩者孰輕孰重,很難判斷嗎?
為了明朝殉國的人,和為了漢文化而反抗的人,你更支持哪種,很難選嗎?
剃發易服下,無數城池慘遭屠戮,同樣的,也有無數人站出來拋頭顱、灑熱血,或許那些深究於對比朝代的人很難理解,但……
打個比方,假如一個入侵者,侵略了別人的家園後,強迫那個被入侵的國家不許講自己國家的語言,而是必須學習新語言,你覺得這是什麼行為?
很顯然,當時的人對於這道剃發令就是這種感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是無數前人的教誨,現在一紙詔令讓剃發,留個醜陋的金錢鼠尾,誰能接受?
下去見了自家祖宗,被祖宗扯著金錢鼠尾問這是什麼玩意的時候你怎麼回答,“我怕死?”羞你先人呢!
金錢鼠尾,尤其是清初的金錢鼠尾,那是要求把腦袋上的頭發大部分剃掉,僅留中間大概銅錢大小的地方,編成一條細小辮子。
就是說,到底要怎樣的顏值才能撐起這麼醜的發型?這可不是清末那種陰陽頭、牛尾辮。
除了剃發易服外,多爾袞還頒布了其餘四項惡政,分別是跑馬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
五大惡政帶來的直接惡政就是大麵積、大範圍的屠城。
跑馬圈地,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騎著馬拿著繩,把一大片土地圍起來,當然,這不是誰都可以幹的,你必須是八旗才行。
有人覺得滿族人等於八旗,但很顯然這是錯誤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索倫人可不屬於八旗。
對於這三類人,清朝隻需要他們守好東北,以及打仗的時候讓他們衝鋒在前,至於享受榮華富貴,居住滿城,抱歉,你不是八旗憑什麼讓你住?
許多人會把清朝和滿族劃上等號,也不問問滿族人同意不同意,清朝的統治階層從來隻有滿洲貴族、以及八旗,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滿族底層百姓可從來沒被他們當人看過。
要不然,清末的時候,也不會有這麼多滿族百姓參與起義,高喊勿使清帝東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