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 章南明運氣王,朱由榔(1 / 3)

1645年,清順治二年,當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忙著搞剃發易服、跑馬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屠殺六大惡政,激起抗清起義高潮的時候,南明這邊……還在內鬥。

隆武政權與監國魯王朱以海在為自家政權的正統性爭吵,各自為戰,未曾一致對抗清朝。

當然,想聯合其實也聯合不起來,畢竟隆武的支持者是鄭芝龍,這是當時華夏最大的海盜頭子,他自己的利益可比明朝的利益大。

最後,當清朝一通屠殺,再次解決內部反抗勢力南下時,南明小朝廷很快支離破碎。

魯王朱以海先敗,在張煌言的保護下逃奔海上避難,清軍於是進軍福建,準備擒獲隆武帝。

清軍進軍福建,鄭芝龍這個時候在幹嘛呢?……他準備喜迎王師!

世事就是如此離奇,我看曆史的時候就非常非常迷惑,一個縱橫東南的超級海盜,一個擁兵十萬以上的大軍閥,在那樣的亂世,不說當什麼英雄,你哪怕當梟雄我都覺得很正常,結果你居然當帶投大哥!

當個土皇帝他不香嗎?清朝到底有什麼吸引你的?關鍵你兒子鄭成功都覺得投降很那啥……蠢,結果他就是要投!

另外,關於他鄭芝龍居然能教導出鄭成功這麼個人物……鄭成功的儒學師傅還是錢謙益……完了,我感覺要長腦子了!

這不就是神侯朱無視教出了幾個忠君愛國人物的劇情嗎?為什麼現實裏也有?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

鄭芝龍降了,坐擁福建全省,兵力十萬以上的大軍閥,就這麼投了,連他兒子鄭成功都覺得這爹蠢得無可救藥,跟他老子決裂後跑路了。

鄭芝龍最後的結局也挺無語的,讓他的清朝主子宰了……媳婦也沒保住,也就有個好兒子,不然鄭芝龍絕對被當時的人批臭掉。

話說鄭成功的人生也是一個悲劇,親爹和老師一直在教他好好讀書,老師還教他忠君愛國什麼的,結果……倆帶投大哥,鄭成功這心態沒崩,實在是心理素質過硬啊!

鄭芝龍投了,鄭成功走了,所以,隆武皇帝朱聿鍵呢?答案是早就跑了,比鄭成功還早。

這位也是個悲劇,如果他是明朝嫡係皇族,如果能在和平時代,那他應該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守成君王,偏偏他生活在亂世,偏偏他是旁支,偏偏他沒有自己的嫡係軍隊,於是悲劇了。

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23子唐定王朱桱的後裔,是朱元璋的九世孫。

作為藩王後裔,還是唐王世子的嫡長子,成為下下代唐王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本該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

但是很顯然,他不是,悲慘的童年……少年、青年……好吧,人生擺滿了杯具。

他的爺爺,當時的唐王喜歡小妾,不喜歡他和他爹,於是準備把他們父子倆關起來餓死。

幸虧一個小官張書堂給他們父子倆送了些糙米飯,於是父子倆苟延殘喘了十六年……關押自己的兒子、孫子十六年,這個唐王真慈祥!

朱聿鍵很喜歡讀書,縱然朝不保夕,隨時可能被餓死,但依然愛讀書,十六年的牢獄,從沒浪費光陰。

就在即將刑滿釋放的時候,他爹死了,不是餓死的,是被他叔叔毒死的,他爺爺知道後沒啥反應……準確來說可能更高興了,還準備另選一個世子。

還好陳奇瑜勸了唐王一句,讓他別犯傻,世子沒了世孫還在,敢瞎搞小心藩地給你撤了。

於是朱聿鍵終於苦盡甘來,順利熬死了自己爺爺,襲封唐王,當上唐王後要幹嘛,報仇,於是毒殺自己老爹的叔叔被他活活打死。

當然,這個沒啥影響,明朝的藩王,隻要不插手軍政,不出藩地,愛幹啥幹啥。

千不該,萬不該,在清軍圍攻北京城的時候,朱聿鍵上表崇禎請求勤王,崇禎不許的情況下,他還招兵買馬,帶著千餘人趕赴北京救駕。

北京沒到,路上倒是跟農民軍幹了幾仗,有輸有贏,崇禎怒了,都說了別來,你偏來,還敢招兵買馬?

唐王給你廢了,以後讓你弟弟當,你呢,給我去鳳陽監獄好好反思!

熟悉的牢房,朱聿鍵又回來了,又被關了七年,直到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這一年,朱聿鍵才被放出來,弘光朝廷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