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以博直名(1 / 2)

太後下葬不久之後,景曆帝病倒了。

有人說是因為太後去世,景曆帝太過傷心,畢竟太後出殯的時候,景曆帝哭的十分悲痛。

還有人說是因為景曆帝為了太後的喪禮操勞過度,所以病倒。

畢竟景曆帝一直以來身體就不是特別好,時不時就會病倒,不然也不會五天才上朝一次。

關於這兩種說法,賀臨都持保留意見,非要選一個信的話,她還是更信第二種。

畢竟景曆帝的親生母親在他登基之前就去世了,太後隻是景曆帝的嫡母,說他對這個沒有養大自己的嫡母能傷心到病倒……這很難評。

雖然景曆帝病倒不知真假,但有一個人病倒一定是真的——秦淵。

不過秦淵畢竟年輕,也就病了幾天,隨後就來上朝了。

太後去世的這一個月裏,秦淵瘦了不少,臉上也總若有若無的掛著愁緒,往日的精氣神不複,賀臨看著都心疼。

景曆帝因為病情,將大部分朝政都交給了秦淵和六皇子以及內閣去處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太後去世滿一百天,景曆帝的病情都不見好轉。

然而喪滿百天,皇帝還需要再往幾筵殿祭奠,百官則需穿素服,掛黑角帶赴中右門行奉慰禮。

親王、妃嬪、公主等以牲畜在孝陵祭祀,公侯大臣也要陪同前往。

不過景曆帝因為纏綿病榻,沒辦法再去做這件事,需要在皇子中選一位代勞。

代天子行事不僅意味著皇帝的信任與寵愛,現在太子之位依舊懸而未決,這個關頭,景曆帝的選擇相當於側麵印證他真正想選擇的繼承人。

不管從私人感情還是從政治角度考量,秦淵都想要爭得這個機會,然而六皇子那邊也一樣。

兩方人立刻就行動了起來,發動各自的人上疏。

然而這件事肯定是要從禮製的角度上去議的,再如何發動旁人上疏,或許都沒有禮部尚書祝明的一句話管用。

可禮部尚書祝明為人古板,向來不涉黨爭,又該如何拉攏他呢?

兩方人都犯難了。

秦淵這邊選擇讓自己的老師、兵部尚書薑開成出馬。

曾經太子還在的時候,他跟祝明一樣不涉黨爭,而且兩人是同榜進士,同朝為官那麼多年,關係一直都不錯。

挑了個日子,薑開成主動到了祝府,找到了祝明。

“上次找你要的孤本我已經謄錄完了,這次來還給你。”

祝明坐在主位,瞥了他一眼:“你真隻是來找我還孤本,而不是為誰來當說客的?”

在內閣待了這麼多年,祝明雖古板,但並不愚昧,朝中的風向如何,他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薑開成歎了口氣:“祝大人,你我同朝為官這麼久,我的秉性你應該也清楚,便不與你藏著掖著了,我的確是受了瑞王之請而來。”

祝明坐的端正:“以前外麵人總說你我二人不涉黨爭,是朝中清流,可自先太子去世,瑞王得寵之後,你便倒向了瑞王,忠明,說實話,我很失望。”

“先太子在世之時我不涉黨爭,是因為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可如今瑞王的人品大家有目共睹,瑞王這幾年為朝廷做的事情更是眾所周知。這樣的人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