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番外(4)(2 / 2)

雪光映襯紅梅,確實極美。

這般夫妻掩門廝磨的溫軟滋味,在從前鐵蹄縱橫於邊塞的謝珽而言,幾乎不可想象。

此刻卻幾乎沉淪其中。

他落下最後一筆,端詳著旖旎圖畫,心滿意足。

……

微服出宮之事,謝珽很快就安排了。

正月十二,年節尚未結束,南邊收回軍政的戰事仍如火如荼,整座京城卻還是被歡慶的氛圍籠罩。

自打魏津兵臨京畿,京城裏就人心惶惶,過得如驚弓之鳥。之後皇城遭了兵患,皇室眾人被魏津殺得幹幹淨淨,待謝珽進了京城後,又將吉甫之流盡數揪出來,繩之以法。吉甫此人久居高位,重權在握,雖陰狠狡詐為人所憎厭,卻也有高門貴戶與之同流合汙,肆意斂財。

這麼些高門貴宦倒下,京城的亂象可想而知。

謝珽登基之初,朝堂上拜相選官推行新政,漸而恢複得井然有序。城裏有名的商鋪酒樓不少沒了東家,或在徹查時充入國庫另行安排,或是被倒賣騰手,陸續開張營業,用了兩三個月才重回生機。

走在市井街巷,尋常百姓的日子變化不大,唯獨高門貴戶常去的街市頗顯凋敝,隻恢複了從前的五六成。

但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畢竟,永徽帝在位時佞臣弄權,皇親國戚都大肆斂財,能在那幾處富貴街市爭得一席之地的,無不是背靠大樹的人。或投靠吉甫之流,或攀上皇家的金字招牌,等魏津將皇室斬盡殺絕,謝珽將佞臣盡數誅殺,自然要亂套。

阿嫣瞧在眼中多少有些感慨。

好在皇權更替後,百姓仍能安居樂業。

城中秩序恢複沒多久,日常所用的小鋪麵攤販都開了張,日子仍能過得津津有味。謝珽在魏州時巡查市井、震懾宵小的法子照樣搬來,將街頭殘存的紈絝惡霸好生整治了一通,又命人將幾處充公的樓宇改成萬善堂,將乞丐老弱安排進去,謀以生計。

兩三月間變化雖不太大,待過個兩三年,定會有迥然不同的氣象。

那種歲月值得期待。

阿嫣穿了身薄軟暖和的春衫,頭上戴一頂帷帽,與謝珽信步走在街市間,漸漸浮起了笑意。

路旁有攤販林立,各自收拾得整齊。

上頭有麵具,有花燈,亦有許多奇趣的玩物,都是為過兩日的元夕燈會準備的。

她瞧著十分有趣,牽著謝珽過去瞧。

那花燈攤的老板嘴皮子利索,說他這些花燈都是秀山來的,在京城頗有名氣,這條街兩側的許多商家也都買了秀山燈裝點,緊俏得很。說話間,還殷勤指給阿嫣看,盼著這位綾羅貴麗的小娘子能多買幾盞。

阿嫣隨他瞧去,看到兩側果真懸掛不少。

閑看之間,她的目光忽然一頓。

謝珽見她麵露詫色,問道:“怎麼了?”

“你瞧那裏。”阿嫣抬手,指著不遠處門扇洞開的硯台鋪子,目光越過穿梭往來的人群,可以瞧見裏頭兩道隱隱綽綽的身影。女子身量高挑,頭發挽成利落的單螺,飾以金釵花鈿,身上穿著玉鏤紅的錦衫,膝下依稀長裙,在成堆的書生間頗為醒目。

而她旁邊的男人,背影有點熟悉。

阿嫣遲疑著,低聲道:“那是三叔嗎?”

“是他。”謝珽答得篤定。

他自幼練習騎射,又曾做過斥候,經年曆練後,目光比阿嫣那雙慣愛看書作畫的眼睛鋒銳許多。憑著背影裝束認人,對他來說輕而易舉。此刻光是瞧著那後腦勺和熟悉之極的偏頭動作,都能辨出對方身份,更別說,謝巍在偏頭跟徐元娥說話時,還露了個側臉。

謝珽沒往別處想,仍給阿嫣挑揀燈籠。

阿嫣瞧著那兩道並肩的側影,唇角卻浮起了笑意。

可算叫她逮到了。

……

硯台鋪子裏,徐元娥渾然不知小姐妹曖昧含笑的注視,還在挑看新來的硯台。

謝巍站在她的旁邊,耐心為她參謀。

兩人今日碰麵是出於偶遇。

蓄謀得來的一場所謂“偶遇”。

今晨天暖人閑,徐元娥懶得去宴席上湊熱鬧,想著西街的硯台鋪開張,聽說年底時進了批不錯的硯台,便來瞧個新鮮。進店沒走幾步,卻見年才而立的皇叔自閣樓踱步而下,一身白衣飄然若仙,手中折扇清雅,全然富貴閑人的姿態。

徐元娥沒敢泄露他身份,隻屈膝道:“三叔。”

謝巍端方頷首,“好巧。”

韶華貌美的女子真以為是湊巧遇見,笑生雙靨時,也說了聲“好巧”。

沒有人知道,謝巍是特地來的。

繞了附近的三條長街,才踏進這間硯台鋪子,守株待兔。

作者有話要說:小包子會有滴,莫急

。您提供大神歸去閑人的替嫁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