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番外(6)(3 / 3)

此後時氣愈暖,林苑中百花漸發,婆媳親眷們相約踏青,甚是暢意。

隻是開春時候天氣多變,京城裏乍暖還寒,明媚了好些天之後,寒涼的春雨亦如期而至。武氏頭回在京城過冬入春,添減衣裳時稍有疏漏,不提防竟染了風寒。她是長於將門的人,身體素來強健,在魏州時即便不慎著涼,熬幾日也就過去了,沒太放在心上。

誰知拖延數日,症狀竟未見好,反倒加重了些

阿嫣到底放心不下,趕忙召了太醫,開了副湯劑煎著喝起來,連同踏青等事亦暫且放下。

連日春雨綿綿,細密如織。

這天清晨阿嫣醒來時,謝珽早已上朝去了,外頭雨絲淅淅瀝瀝,猶未斷絕,比昨日還寒涼了幾分。她自幼長在京城,對這天氣習以為常,想著婆母風寒未愈,到底放心不下,吃過早飯後忙過去看望。

到了那邊,但見宮門半掩,疏雨打窗。

整個宮室都很安靜。

嬤嬤迎她進去,裏頭簾帳長垂,入鼻是淡淡的花香,更無苦澀藥味武氏素來不喜藥罐子,湯藥都在遠離宮室的地方煎,藥汁兒都是去偏殿喝的,半點都不願熏染正殿。

倒是這花香難得。

阿嫣揣著疑惑進了側間,果然見長案上添了好幾個細白的瓷瓶,裏頭插滿花枝,不見半點濕潤雨氣,盛放吐香。

而武氏靠在榻上,氣色稍有好轉。

見她進來,抬頭一笑道:“一進來就往花瓶上瞧,聞著味兒了吧?”

“母親平素不愛熏香,也不怎麼供花,這回倒是難得。”阿嫣笑吟吟上前,在旁邊的繡凳上坐了,拿手背試了試她額頭,覺得無甚異樣,不免輕吐了口氣,道:“這是剪過來晾幹了的吧?外頭那些花如今都被雨打濕了。”

“晾了整晚,還拿炭盆熏過。”武氏笑道。

這般精心做派,未免令阿嫣詫然。

才想問緣故,就聽珠簾輕動,謝奕抱著一大瓶花走進來,指揮外頭的嬤嬤,“這瓶最香了,擺近些。”說罷,蹬蹬蹬跑出去,大約是又去取花瓶了。

武氏瞧著孩子背影,臉上笑意更濃,“都是他剪來的。也不知是聽誰說花香能驅病氣,昨兒後晌趁我睡覺,偷偷跑出去剪了好些回來。他那座寢殿裏昨晚還籠了炭盆,將潮濕雨氣都熏幹了,今早送過來,全都開得正好。這孩子,悶聲不響的,也不怕淋了雨著涼。”

嘴裏嗔怪,臉上卻盡是溫柔疼惜。

阿嫣頗覺欣慰,低笑道:“他這是心疼母親,盼著風寒能快點好呢。放心,待會就讓太醫給他瞧瞧,不會有事的。”說話間,將那瓶新送來的花接在手裏,送過去讓武氏聞聞。

武氏果真挑了花枝來嗅,心中亦覺寬慰。

二十多年前,她初嫁入王府時,也曾掏心掏肺地對謝瑁好,母子間卻始終隔閡,從不親近。後來鬧出元夕刺殺的事,武氏雖從未跟人說起,心裏其實是很難過的。

好在如今有小謝奕。

乖巧可愛又體貼懂事,不負嫡長孫該有的姿態。

往後見到謝袞,她也不必愧疚了。

……

有太醫精心調理用藥,小謝奕體貼陪伴,武氏的風寒很快痊愈。

阿嫣放心了許多,見孩子為給祖母剪花枝冒雨辛苦,想起宮裏還有座花房,便打算抽調些人手,重新打理起來。

這日前晌,她與謝珽去了花房。

盧嬤嬤留在鳳陽宮裏,照舊操心起居飲食的瑣碎小事。

玉泉打理浴房和盥洗用的內室,到中途時,見箱櫃裏幹淨備好的月事用物紋絲未動,“咦”了一聲,趕緊去找盧嬤嬤。

作者有話要說:都在彼此治愈.

。您提供大神歸去閑人的替嫁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