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曹錕進剿,第二節艱難的決斷(2 / 3)

孫德旺雖然喜歡人馬眾多,但他也曉得蒙山寨是養活不了數千人丁的,所以隻能更為頻繁地四處搶掠。但是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兩千人的吃飯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大問題。而蒙山寨就那麼點地方,吃飯不好解決,住宿也是麻煩。這樣,蒙山寨就麵臨一個問題,是裁軍還是下山擴大地盤?按照二當家劉豫才的建議,蒙山寨應當派主力出山向蒙陰方向發展,而不是困守山寨。但手握山寨實權的孫德旺兄弟認為,攻打縣城就是向朝廷表明,自己不再是一夥占山為王的草寇,而是像洪楊一樣意在顛覆朝廷了。洪楊當時是多大的勢力?就是後來縱橫山東的撚軍,也絕非蒙山寨可比,他們不是都被朝廷剿滅了嗎?

孫德旺兄弟可不想招來朝廷大軍的報複,換取一個千刀萬剮的下場。至於四當家周花南提出的裁軍,更是可笑,哪有嫌自己兵多的?什麼叫精兵路線,全是扯淡。孫德旺清楚,周花南全是受了八隊龍謙的教唆,要不是因為龍謙武藝出眾,會練兵,早將這個滿腦子胡思亂想的家夥趕出山寨了。

說到底,孫德旺兄弟所謀求的不過是當個土匪,而後來入夥的蒙山的第二大勢力的掌控者劉豫才卻似乎有著洪楊一般的野心,這件事引發了劉豫才與孫德旺的矛盾。

不去搶占更多的地盤,蒙山寨的土匪們隻好更頻繁地搶劫周圍的村寨,這樣便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現在官軍發兵進剿,山寨兵馬多便是優勢了,幸虧沒有聽周老四裁兵的餿主意。頭領們的軍議會議上,老三孫德明第一個發言,總算有個嘲笑周花南的機會了。

孫德旺與其他頭領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曹鎮守使統率的三千武衛新軍無論從裝備還是訓練都遠遠超過了他們所了解的官軍。這是一支完全裝備了西洋槍械的精銳,是袁世凱天津數年練兵心血的結晶。曹錕帶領的部隊甚至裝備了75mm口徑的德國大炮——不是笨重無比隻能發射石彈的舊式大炮,而是威力巨大會造成大量傷亡的現代戰爭之神。

山寨不是沒有清醒者,第八步隊隊長龍謙在聽說了本次進剿的是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時便求見大當家孫德旺,力主棄山他走,避開官軍的精銳。但遭到了當時在場的三當家孫德明的嗬斥:又不是沒有跟官軍見過仗,官軍有洋槍,咱們手裏的也不是燒火棍!還有咱的蒙山天險,怕什麼!

受曾國藩剿滅洪揚太平軍所創軍製的影響,特別是明顯比孫氏兄弟更多見識的劉豫才和周花南的建議,蒙山寨的土匪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夏也進行了軍製上的革新,將兵員分為戰兵和輜兵兩種,不過比例與曾侯所定的步營戰輜兵比例完全不同,基本上是一半對一半了。如此龐大的緇兵的存在主要是大頭領孫德旺的感覺並不同於力主進行兵種改革以提高部隊戰鬥力的二當家劉豫才。在孫德旺眼中,第一,隻要是山寨的人,打起仗來,都是要一起衝鋒陷陣的兵士,分什麼戰兵緇兵!第二,孫德旺占山多年,享樂的思想日益嚴重,山寨養著大量的閑雜人員,滿足嘍嘍們****的營妓那是早就有了,距大營光明寺八裏的咄咄寨既是山寨的倉庫,也是妓寨。從濟寧府請來的專給頭領們燒菜的廚師也不必說,甚至還養了一個戲班子——孫德旺除卻玩女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戲了,隔三差五就在光明寺大殿對麵搭建的戲台上唱上一出,滿足自己在精神方麵的需求。

不過劉豫才(其實是龍謙的主意)分戰緇兵的建議對山寨確實有利,首先是武器短缺的問題可以得到部分解決。光緒二十年官軍進剿蒙山的戰鬥已經讓孫德旺兄弟清楚,大刀長矛這種祖先使用了幾千年的武器是徹底不中用了,武藝練得再好也抵不住洋槍的集火射擊。但山寨的洋槍都是戰鬥的繳獲,數量有限,大部分是從蒙山周圍的山寨收羅而來,有德國造,還有漢陽兵工廠的產品。彈藥更是稀缺,打一發少一發。事情就是這樣怪,因為有蒙山寨的存在,蒙陰、費縣等縣的富戶們最大限度地加強了自己的莊丁武裝,花錢為他們配備盡可能多的洋槍,以抵禦蒙山寨可能的劫掠。

將戰緇兵從職能上分開無疑是個巨大的進步,至少可以將有限的洋槍集中使用,更有利於訓練。於是在去年,就是在龍謙上山後的第五個月,蒙山寨第一次進行了軍事革新,成立了八個戰隊,每隊一百二十人,差不多是西洋正規軍隊的一個步兵連,裝備洋槍50~80支。另有馬隊一支,人數約百餘,由三當家孫德明親自統率。

龍謙是第八隊的隊長。龍謙見三當家發怒,低聲解釋說,這次來的官軍是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是朝廷受甲午戰敗於小東洋的刺激,花大價錢,大力氣整頓的新軍,絕非那些吸鴉片吃空餉缺少訓練的綠營可比。何況據探子所報,本次來的是曹錕的數千精銳,憑我們幾百支洋槍,真不是他們的對手。

龍謙還有一句話憋在心裏沒有說出來,論訓練,更不是袁世凱新軍的對手。

“三弟,不要動氣。龍兄弟也是為了山寨嘛。”大頭領孫德旺喝住了發怒的三弟孫德明。眼前的這個年輕人雖上山不到一年,但有勇有謀,絕非怕死之人,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在山寨罕逢敵手。何況,此人不僅槍法好,而且武藝出眾,連登堂入室的八極拳弟子四當家周花南都敗在了他手下。更難得的是這廝竟然識字斷文!讓山寨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五當家農孟夫頗為欽服,經常找龍謙討教學問。龍謙上山雖短,但屢立大功,不然也不會升任隊長之職。他的第八隊雖成立最晚,但在龍謙的**下戰力非凡,隱然有主力的勢頭。

“龍謙兄弟,”孫德旺放下手裏擦得錚亮的黃銅煙槍,“咱們兩千兵馬,豈能不戰而退,那樣傳出去我們還怎麼在魯中南混?還不讓別人笑死?不給他們個厲害,他們不知道我孫德旺是誰!”孫德旺站起來,他個子不高,但精悍過人,目光炯炯地盯著龍謙,“就算退出山寨,也要讓官軍知道咱蒙山寨的厲害。

山寨的兵力超過了兩千人,僅靠光明寺周圍的建築群安置不下眾多人馬,所以山寨的兵力分成了三處,總舵所在的光明寺駐紮了老營和四個戰隊約千餘人,東、南兩個小寨,各駐紮了大約五百人。

龍謙的第八隊駐南寨,南寨也稱咄咄寨,與其同駐南寨的還有六隊和一些勤雜人員,包括十六名**。

蒙山雖然險峻,但通往山上的道路並不隻是西路一條。其實東、南都有道路上山,東路自蒙陰亦有大路登山,但路況不如西路。曹錕既然將大營紮在平邑寨,主攻方向肯定是選擇西路了。蒙山賊們不知道的是,曹錕在東路留下一個戰鬥力最強的營,加上蒙陰的駐軍,專司防守,曹錕認為足以擋住蒙山賊了。曹錕是這樣設想,假設賊人主力從東路突圍,那麼他們也就放棄了地利,或者將地利攻守異勢了。隻要東路的那個營憑借器械精利擋上二日,西路主力將占領蒙山賊巢,那樣西路主力居高臨下,與東路夾攻賊軍,更易收功。

除卻東西兩路,南路亦可登山,但均為羊腸小路,從南路抵達光明寺需要翻越荒無人煙的山嶺,空手登山尚且費力,更不要說攜帶槍械彈藥的正規軍了。因為蒙山賊有從南路下山劫掠的教訓,曹錕行文沂州,令其派出三個防營哨隊把守南線,確保賊人不從南線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