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資曆太淺,且來曆不明。大當家有顧慮也是正常的。”劉豫才凝神細聽龍謙講什麼,但山上起了風,他們處在下風口,怎麼也聽不清楚。不知為什麼,劉豫才沒有挪步過去,站了一會兒,緊緊身上的皮襖,轉身向他的老部隊三隊走去。
周花南沒有動。“來曆不明?”他琢磨著劉豫才的話,想著龍謙這個總給他帶來驚奇的小子。龍謙是去年初夏上山入夥的,當時是自己的侄子,現今三隊隊長周毅將其帶上山的。周毅下山辦事,遇上了迷路的龍謙,雙方發生衝突,龍謙單人匹馬將周毅數人擊倒,展現了精湛的武藝。但被幾支洋槍逼住,隻能束手就擒。一旁觀看的周毅頓起愛才之心,一番交談,竟將這個看上去威猛之極的大漢帶上了山寨,成為蒙山寨的一員。
按照龍謙自稱,他祖籍是太原府人,在數年前席卷直隸山西的大旱災中全家餓死,自己跟著村人逃難來到山東,又與村人走散了,直到遇到周頭領。不過在周花南看來,龍謙這番話破綻頗多,光緒年間的“丁醜奇荒”山西確實是重災區,據說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但龍謙的敘述中破綻極明顯,其一是龍謙的口音,不像軟塌塌的山西話倒像是京師的官話口音,其二是他強壯的身板,哪裏像是逃荒要飯的摸樣呢?
不過雖然心存疑慮,周花南還是留下了龍謙。山寨的人很多都有些不願意對人言的案底,畢竟是響馬土匪嘛。
以後的時光龍謙便走進劉豫才和周花南的視野。劉、周二人都有些文化,跟滿腹經略的龍謙更容易溝通。周花南驚異於龍謙的本領,不僅武藝出眾,山寨的一般人根本在他手下走不了一個回合,而且顯示的武藝看不出門派但極為實用,拳擊,摔跤,飛刀樣樣拿手,偏又不肯說自己的師承來曆。這也難怪,總有一些身懷絕技的江湖異人,不肯透露自己的師門秘辛。但是令周花南驚奇的是龍謙對於快槍也極為精擅,槍法簡直就是百步穿楊。不僅如此,這小子竟然會修理洋槍,幾下子就能將令大家敬畏的洋槍拆開再裝回去。周花南猜想,龍謙一定在官軍呆過,不知犯了什麼事才逃出軍隊的。
龍謙懂的東西太多了,朝廷官員他知道,外國的很多事他也知道。一支快搶,他可以說出是進口的還是漢口生產的,進口的洋槍他甚至能說出是哪個國家的!這就令周花南百思不得其解了。對於外國,周花南隻知道四十年前打進北京的英國和法國,再就是幾年前打敗北洋海軍的日本。而龍謙知道的顯然比這個多的多。他是怎麼知道的?不僅如此,龍謙還識字,言談舉止絕對不是寨子裏那些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出的嘍嘍,他肯定讀過很多書,那些嘍嘍們都喜歡聽龍謙講故事,說古道今,令那些見識短淺的嘍嘍們極為過癮,覺得比光明寺前看大戲還過癮。
這些都是小事。最令周花南欽佩的是龍謙帶兵的本事。這樣的人立功本來就不是難事,自龍謙上山,沒有一件交給他的差事完不成。成立八隊,連孫德旺都提名龍謙當隊長。就是這個在頭領們看來最差勁的八隊,交給龍謙不過五個月,現在怕是已經成為山寨最精銳的一個步隊了。龍謙訓練八隊的法子在周花南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他那些不可思議的法子硬是收了成效,看看人家八隊的軍容就知道了結果。
周花南想,等過了這一關,一定讓龍謙主管山寨的練兵,給他一個頭領的位子算什麼?想幹大事就不能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