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最真實的崇禎(上)(1 / 2)

會試的前二十名都在保和殿內考試,其他的隻能在保和殿外麵的廣場上考了。|

楊廷鑒就被排在第一個,按照以往的慣例,崇禎出題以後,就會去辦公,由禮部一眾官員監考,但是今天崇禎很特別,他親自監考。

其他的考生可見了崇禎可是雙腿打顫,手也直哆嗦,而楊廷鑒屁事沒有,還對著崇禎嗬嗬一笑,就開始低頭看自己的試卷。

(重點必看,殿試題是崇禎親自出的,這是了解崇禎內心的最真實證據,沒有之一。)

楊廷鑒看完崇禎的策論體,那是更是會心地笑了,崇禎出的策論題通篇大白話,不需要多少古文知識都能明其義,這恰恰是楊廷鑒最擅長的啊!。

這策論可不是做八股文,大白話也一樣,重點是你說的道理要得到皇帝的認同,而且還不能讓閱卷的考官不爽。崇禎最後看的試卷隻有十分,這都是考官推薦上去的。

第一道策論:

“製曰:所與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

今士習不端,欲速見小。

茲欲正士習以複道,何術而可?

大意是與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士大夫,然而今天的士大夫行為不端正(指貪腐等),做事隻講究快,見小利而大事不成,朕打算讓天下士大夫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什麼可行的辦法?(所有翻譯乃落葉原創,如有不正確之處,請書評留言。)

要做好這道策論,首相要分析崇禎的思想。從這道策論題可以看出,崇禎已經知道現在的士大夫已經墮落了,並且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崇禎打算讓這些士大夫即要有清廉的品德。又要有卓越的辦事能力,有什麼辦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也不知道那些士大夫看到崇禎知道策論題會做何感想,特別是那句“今士習不端”,這可是把所有的士大夫一棍子全部打死了,這也說明崇禎剛愎自信,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今有士習不端。”那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就變成“今天有的士大夫行為不端正”。這指的是小部分,而不是全部。

這樣的君王在他死後被安上一頂刻薄寡恩和剛愎自用的帽子那是一定的,這也從側麵說明崇禎與士大夫的關係比較緊張。崇禎的政治手腕有,但還不夠成熟。

楊廷鑒思索片刻。開始奮筆疾書,連草稿都沒有打: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乃陛下謹記先賢之言也,乃聖天子所為也。

今有士習不端,欲速見小。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此乃一小撮斯文敗類爾,陛下依法治國。孰能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自無士敢不端也……”(所有策論乃落葉原創也。粗鄙之處原諒則過。)

楊廷鑒很快就做完第一個問題,接著看第二道策論:

“東虜本我屬夷,地窄人寡,一旦稱兵犯順丙三韓不守,其故何歟(yu)?”(順丙,天聰元年1626年,三韓指朝鮮,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

這句話的意思:建奴本來是隸屬於大明的蠻夷,地窄人寡。卻可以用兵滅掉朝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道策論對於楊廷鑒來說一點也不難,而別的考生到現在為此,還在抓耳撓騷,找不到一點頭緒,這些參考的舉子,那裏又知道這是國家大事,四書五經已經用掉了他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策論題,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就算他們能做出來,也是空洞無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