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多士留心世務久矣,其逐款對答毋諱。
朕將親覽焉。”(都是大白話,應該看得懂。)
這幾道策論題,最主要有兩個問題,屯田鹽法和收複河套之地,一個是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一個是讓大明有穩定的戰馬來源。
河套之地現在不是收複的最佳時機,必須先聯合林丹汗打敗建奴才說,如果此時大明在和林丹汗打起來,那就是三線作戰了,那絕對是自己作死的行為。
關於收複河套的策論,楊廷鑒又提起筆開始答題,楊廷鑒就是要借著這一道題,讓崇禎闡述聯合林丹汗的重要性:
大意是這樣的:
“陛下要收複河套之地,微臣認為此事不是最佳的時機,當前後金正在攻打林丹汗,後金一旦徹底征服林丹汗後,就會集中蒙古各部和所有建奴前來攻伐大明,這樣大明就更加危險了。
微臣認為此時應該適當支援一下林丹汗,讓林丹汗今後拖住後金,最好的打個兩敗俱傷,這樣大明就有了喘息之機,陛下也可用這段時間勵精圖治,等大明恢複過來,就可與後金決戰,從而一舉滅掉後金。”
“好……愛卿此計可行……”
“陛下謬讚了,微臣慚愧,微臣交卷。”
楊廷鑒說完,就起身來,然後雙手把試卷交到崇禎的手中,崇禎連忙又仔細地看起來,楊廷鑒則飄然而去,把一眾考官給雷得裏嫩外焦,這楊廷鑒真是持才傲物也!!!有上古賢士之風,不愧是我被讀書人,這錚錚風骨當真是我輩的楷模也。
……
楊廷鑒一考完,就穿回現代買了一百台發報機,步話機兩百台,手搖充電機三百台,這通信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光發報機需要,就連情報司和寶船廠都需要這發報機。
這密碼本也好辦,就是明碼密碼本就可以了,未必還有別人能接收楊廷鑒他們的電報嗎?那絕無可能的。
發報員的挑選和培訓,也是楊廷鑒親自挑選虎賁軍裏麵可靠的,識字的忠誠之人,在通州單獨培訓,起初的培訓肯定很難,因為楊廷鑒隻能拿出一些資料,具體操作經驗一點也沒有,隻能是那些發報員自己摸索。
楊廷鑒對於電報機的分配也做了詳細的安排,情報司二十台,可以裝備到每個省一台電報機,遼東和蒙古也肯定要派人帶著電報機去的,二十台電報機足夠情報司使用了。
另外就是虎賁軍了,發報機可以裝備到團,步話機可以裝備到連,這樣一安排下來,楊廷鑒從現代倒騰來的發報機和步話機都有剩餘,剛好可以做備用機。
自從會試完畢後,楊廷鑒就離開了京師,天天呆在通州忙這忙那,比如給那些挑選出來的軍官上課啦,敦促武器生產等,在楊廷鑒的記憶裏麵,崇禎四年即將發生一件大事,孫承宗修築大淩河城,結果後金舉國來功,明軍數次救援失敗,損兵折將四萬多人,就連祖大壽也被迫投降了建奴。
可曆史已經因為楊廷鑒這隻蝴蝶,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後金入寇在即,戰爭即將開始。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