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太史慈!”
“休走了太史慈!”
“將太史慈千刀萬剮!”
……
太史慈確實武藝高強,可是麵對猶如洪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上來的無邊無沿的烏合之眾,他的武藝再是高明,又能搠翻幾個?
“轟隆”一聲,太史慈的坐騎同時中了十餘刀槍,轟然倒地。
但是太史慈身手敏捷,雖然在落馬的那一瞬間,長槍脫手,頭盔被打飛,頭發也被打得散亂,但是他還是穩穩地站住,並且就在長槍脫手的同時,從背上掣出兩柄短戟,緊緊地握在手中,警惕地環顧四周一張張仿佛要吃掉自己的麵孔。
“太史慈,投降吧!”張闓手握腰刀,指著太史慈,冷冷的道。
“太史慈,你走不脫了,想死想活,給個痛快話!”廖化的三尖兩刃刀幾乎就要抵著太史慈的鼻子了。
散亂的頭發讓太史慈顯得十分的狼狽。
他恨當初自己沒有聽劉備的話,非要追擊這一支黃巾敗兵,非要貪圖功名,才遭了詭計,不然如何落得現在的窘迫境地?
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絕對不能給太史家,不能給母親的臉上抹黑。
想到這裏,太史慈不再猶豫,一躍而起,揮舞著兩支短戟,向廖化砍了過去。
此時此刻的太史慈隻想黃巾賊寇給自己來個痛快的。
他不能當俘虜,也不願當俘虜,他寧可死,也不願意成為劉備三兄弟的笑柄。
如果隻是廖化,或許太史慈就被一刀兩斷了。
可是還有張闓在場。
張闓料定了太史慈要亡命一蹬腿,但他還不想殺太史慈,奮起一腳,“嘭”的一聲,踢在了太史慈的後腰,痛得太史慈一個踉蹌,撲倒在地:“綁了!”
既然張闓說綁了,那就是要抓活的。
太史慈一聽黃巾賊寇要生擒自己,那簡直是奇恥大辱,堅決反抗掙紮。
然而雙拳難敵四手,猛虎鬥不過群狼。
一頓亂棍下來,打得太史慈鼻青臉腫,頭破血流,昏厥不醒,然後一條麻繩,將其五花大綁。
可憐啊可憐,這個在後麵的曆史中能和東吳的實際開創者小霸王孫策一較高下的三國名將竟然被打得暈厥了。
“嗚嗚嗚——”
這時,一陣悠長的號角提醒張闓,又有漢軍追殺來了!
“張將軍,為今之計,如何是好?”當初張闓向管亥獻計,主張在雲門山設伏時,廖化就在一旁,聽得清清楚楚。如今因為張闓被管亥“趕”來了雲門山,陰差陽錯地救了自己一命,他深感慚愧,如今又有漢軍追來了,廖化下意識地向張闓問計。
廖化是有些本事的,沒有本事不可能在這個亂世活下來,再者說了,哪家的主公也不會養廢物。
而廖化最大的本事絕對不是武藝和領兵作戰,是謙虛。
正是謙虛才讓他的人生幾乎可以貫穿整個三國時代。
不謙虛的人,在這亂世之中,再有本事,也很難逃一死。
比如關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知什麼時候起了風,黃沙和灰土揚起來,灰蒙蒙的隻能看見血紅的太陽毫無生氣地掛在天上。
張闓抬起手來,感受了一下,是西北風,臉上忽然露出了冷峻的微笑,道:“廖將軍,往北七裏,有個地方叫野馬川,領著你的兄弟,還有我軍中的老弱婦孺,再押著這個俘虜,撤退到野馬川的北緣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