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疙瘩瘟,朱允炆是不熟悉的,像是天花、霍亂、鼠-疫等,這些不是被宣布滅絕了,就是已經被控製住了,還有一種吞刀片的,也沒很好的辦法。
雖然不清楚如何解決疙瘩瘟,但朱允炆還是清楚,疙瘩瘟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老鼠、跳蚤與空氣,遏製其擴散的關鍵,就在這三點上。
追究誰的責任,罷了誰的官,扒了誰的衣服,這都需要安排在救治之後,當務之急是選派醫官前往福建,控製住疙瘩瘟不進一步蔓延。
解縉詢問王賓、盛寅:“疙瘩瘟如何應對,可有解救之法?”
王賓沉思良久,凝重地說:“宋代醫師龐安時在《溫病論》中記載過,屠蘇酒、辟溫粉、千敷散、殺鬼丸、務成子螢火丸等,對防治疙瘩瘟有效。元末時,民間傳有一些偏方也可治疙瘩瘟,但並沒有出奇好的法子,十之五六,還需要看命。”
朱允炆嚴肅地說:“隔離有效,沒有染病與染病的人,必須隔離開來。”
解縉、鬱新與楊士奇等人看著朱允炆,很是為難,蹇義更是直言:“皇上,隔離之法對於百姓恐怕有些難以接受。”
“有何不可接受?”
朱允炆嚴肅地問。
後世那麼多艙,那麼多隔離的,也沒見鬧多少事,怎麼擱古代來,隔離還行不通了?
蹇義-解釋道:“民間重孝道,主張父母骨肉有疾者,並須日夕專切,不離左右眉侍。”
朱允炆鬱悶了,自己忘記了這一茬。
孝道在民間極為人看重,如果老爹、老娘病了,哪個兒子、兒媳婦不管不養,那是會被戳脊梁骨,嚴重甚至可能會被拉官府揍一頓。
如果朱允炆強硬要求隔離,那一口子不願意,一家家不願意,那豈不是要激起矛盾,如果有人在隔離期間掛了,人家再怪朝廷沒照料好,說朝廷草菅人命……
“皇上,防治疙瘩瘟的方子太醫院與醫學院總還是有一些,但能不能收效,收效多少,還需要具體看情況,隻是福建疫區到底多大,多少人染疾,需要多少草藥,這些都沒個準確情報。”
王賓憂心忡忡。
朱允炆擺了擺手,看向鬱新:“鬱閣屢次救災,經驗豐富,可敢領此任而往?”
鬱新知道事情緊急,事關重大,沒有推脫,當即領命:“臣願往。”
朱允炆真誠地看著鬱新,此人有些時候過於死板,過於重視文官利益,多少次反對過自己,但論說治理地方的能力,地方救災經驗,物資調配與人力組織能力,卻明顯勝過解縉與楊士奇。
“等你回來,就去教導太子吧。”
朱允炆為了補償鬱新的辛勞與付出,也為了表達對其信任與器重,開口道。
鬱新眼神中透出一道精光,心頭湧上暖流,成為太子的班底,說明朱允炆認可了自己。他並不是一個單純以個人好惡來判斷人才的,他不在乎自己反對過他。
“臣謝主隆恩!”
鬱新肅然答應。
解縉有些羨慕,成為太-子黨,就意味著未來可期,他日重權在握。
楊士奇不以為然,朱允炆春秋鼎盛,輪到朱文奎不知道要多少年,這個時候最主要的是幫著朱允炆處理好國事,讓大明邁入真正的盛世,而不是考慮如何進入詹事府。
朱允炆之所以選擇內閣大臣去福建,原因是福建的問題可能並非隻是老鼠與跳蚤的問題,整個布政使司都可能出現了問題,而要處置布政使司,最好的辦法是派遣一個內閣大臣前去。WwWx520xs.com
“解縉擬旨,敕令鬱新為福建巡撫,巡查福建,統管三司。”朱允炆當機立斷,下達命令之後,看向王賓:“事情緊急,多耽誤一日,就可能會有數以百計的百姓喪生。自醫學院、太醫院包括軍醫,調七百醫官疾馳福建。你們需要什麼藥草,朕會派人送去,若有不足,可發文書至廣東、浙江、江西,令其協助。”
王賓再一次請命帶隊,卻被朱允炆拒絕,隻好說:“太醫院的王昌、醫學院的劉素、林旭可帶隊。”
朱允炆知曉這三人,都是有三十年醫術在身,微微點頭:“雙喜,傳命王、劉、林三人,即刻準備人手,挑選人員。”
盛寅連忙開口:“皇上,這是一次觀察病毒病害的最佳機會,臣請去看一看,或能救助更多人。”
朱允炆拒絕了盛寅,以不可抗拒的命令口吻說:“以目前醫學院掌握的本領,還不足以應對這次災害,你還是專心其他研究吧。帶隊醫官也好,巡撫治下也好,朕都必須明確幾點,醫學院的衛生條例務必嚴格執行,尤其是不準任何人飲用生水、勤洗手、多通風這幾條,務必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