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
馬恩慧看著走來的朱允炆,憂心忡忡的沉重感撲麵而來,上前行禮問:“皇上,可是遇到了什麼煩憂事?”
朱允炆點了點頭,坐下來,端起一杯涼茶:“皇後,福建出現了鼠-疫,朕需要將醫用紗布停一停。”
馬恩慧先是一驚,後是不解。
驚的是地方出現了疫災,不解的是疫災和醫用紗布有什麼關係,為何出現了疫災,就要停下醫用紗布?
眼下兵部催的緊,畢竟征西作戰耗費的醫用紗布超出五萬箱,京師庫存耗去了一半,西北地方庫存更是幾乎見底,總需要補充。
雖說朱允炆已經下定主意,準備在西疆省設置新的醫用紗布織造廠,利用那裏豐富的石油資源、棉花資源,可以實現天下衛所醫用紗布的供應,但這是需要時間的,沒個兩年時間,想要大量供應衛所與京師是不太現實的。
兩年,兵部等不了這麼久。
馬恩慧憂慮地進言:“疫災不容擴散,一旦散開,將會影響到更多地方。皇上還應及早安排對策,以護百姓。”
朱允炆喝盡茶水,放下茶碗:“朕已命鬱新為福建巡撫,同時調了七百醫官前往福建。眼下還缺一樣重要物資,需要醫用紗布的女工來趕製。”
馬恩慧明白過來,剛安排侍女去傳喚女工,卻被朱允炆擺手阻止:“朕和皇後一起去吧。”
隨醫用紗布與羊毛紡織規模的擴大,宮內的織造已轉移至宮外,朱允炆與馬恩慧親臨醫用紗布作坊,讓眾人驚喜不已。
馬恩慧召集了最優秀的二十名女工,朱允炆畫了一份圖紙,嚴肅地說:“朕需要你們製造出這種形式的物件,此物名為口罩,可以防止沙塵吸入口鼻。”
看著圖紙,馬恩慧眼神充滿渴望,白了一眼朱允炆,這麼好的東西為何不早點拿出來,西域不是風沙大嗎?
聽說還有一個總是吹沙子的山口,軍士們防守站崗隻能戴麵罩。弄出來,無論是賣給商人還是賣給兵部,這都是一筆財富啊……
朱允炆詳細講解著,希望女工可以將醫用紗布改良,疊為三、六層,裁剪之後試試效果。
看著女工去趕製,朱允炆有些犯難。
這個時代還沒有辦法製造出無紡布,用醫用紗布這種紡織布料來製作口罩,防一防沙塵或還可能,對疫災的預防效果又能有幾分?
這次災難來得有些迅猛,從掌握的情報來說,有人咳的極是厲害,說明空氣傳播是可能的。醫官一旦近距離接觸病患,很可能會因空氣傳播而感染,到時損失將是不小。
無論口罩有沒有用處,哪怕其隻有百分之一的作用,朱允炆也必須弄出來!
醫用紗布通過增加密度、簾籠處理,形成了基本的口罩,鐵絲嵌入其中簡單,掛上耳朵也容易,朱允炆嚐試幾次之後,確定了疊四層的方案,並暫停醫用紗布,轉而大量製造口罩。
口罩小,很輕,一個小木匣就能裝五百個,在完成三千口罩的製備之後,朱允炆命令安全局軍士,快馬加鞭趕赴福建。
少量騎兵的速度,加上混凝土道路,要快於走船,但不可避免,過了江浙還是需要翻山越嶺。
朝廷對於福建疫災極是重視,任誰都清楚,疫災一旦擴散開來,那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無數人都將死去,不分貴賤,無關身份!
在鬱新尚未抵達福建之間,江浙、江西與廣東已得到允許,調動衛所軍士,嚴密封鎖道路,不準福建百姓外流,並深入調查鄉野,一旦發現有疫災,則封鎖十裏,並調醫官處置。
朱允炆盯著輿圖,深深看著福建方向,目光從福建之上轉移到大海,進而轉至大琉球島。
接安全局與密探奏報,大琉球島此時相當混亂,中山王武寧對內殘暴,對外跋扈,山南國蠢蠢欲動,甚至派遣船隊想要討伐中山國,卻被中山王的船隊給打了個全軍覆沒,導致山南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山南國汪應祖曾在國子監讀過書,與大明關係密切,曾派使臣請求朱允炆派遣水師,解救中山國受難的百姓,卻被朱允炆拒絕。
拒絕的理由也很正當:大明不能輕易幹涉藩屬國與國之間的事。
事做不做且不說,但態度必須亮出來,也好告訴南洋諸國,大明雖然強大,並沒有侵吞你們與幹涉你們內政的意圖,避免南洋出現反明。
朱允炆拒絕汪應祖的真正原因是,汪應祖給出的理由不夠充分,大明不可能因為中山王殘暴這個理由去攻取中山國,若此例一開,下次就能以各種借口直接軍事介入任何藩屬國,那誰還有安全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