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槍如林,攻伐四方。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唐虎臣、郭銘與軍士齊聲喊出,如滾滾波浪,一重一重地走過觀禮台。在隊尾經過觀禮台後二十步,唐虎臣、郭銘厲聲喊:“向前——看!”
軍士整齊劃一收回長槍至肩膀,右手在胸口處停留後瞬間收回右側,左手收起長槍,握在手中,頭部轉向正前方,齊步向前走。
此時,第二個長槍閱兵方陣緊隨而至,一聲“向左——看!”的聲音傳出,隨後是長槍押前,腳步如一,啪啪,腳步踏在混凝土路麵上,雄渾的腳步,整齊地步伐,威武地槍林,威懾整個觀禮廣場,一時之間,無一雜音。
長槍兵,大明軍隊的戰鬥主力兵之一。無論是洪武時期,還是建文時期,戰場上都有著長槍兵奮勇殺敵地場景。
在第四個長槍兵方陣之後,是盾牌兵,領隊之人是耿韋、葛青,這兩人都是第一屆武舉舉人,都參與過征安南之戰,且與袁嶽等人創造了推盾,拉開了大明盾牌地革新。推盾,實際上是一種複合盾牌,受其影響,大明盾牌兵也發生了諸多改變。
當第一個盾牌兵方陣喊出“向左——看!”地口號時,軍士整齊劃一,從肩背上取出一方厚重的漆黑的方形盾牌,在無數人震驚的目光中,方形盾牌在軍士手中啪得打開,瞬間變成了長方形盾牌,高度足夠護住小腿至脖頸,寬度足夠護住整個軀幹還多六寸。
重三十斤的盾牌被軍士孔武有力的右手握在身體右側,似乎穿在了手臂上,絲毫沒有影響軍士的前進,沒有影響踏步前行。
黑色的凝重,伴隨著沉穩的腳步聲,盾牌兵如一堵厚重的牆,穩穩推進,勢不可擋。
“還能這樣?”
女真首領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瞪大雙眼。大明改變了長期以來的盾牌形態,不再是一個小圓形盾牌,而成為了一麵低矮的金屬牆!
兵仗局的陸源等人看著這一幕,不由地驕傲起來。
沒錯,這是兵仗局的傑作。
相比於二炮局而言,兵仗局始終沒有獲得巨大的突破,這與兵仗局主要負責冷兵器為主的使命有關。
刀槍劍戟,就那個樣子,兵仗局再怎麼創造,也改動不了多少去。
但這盾牌,卻是大有可為。
盾牌兵,戰場主力,是護衛長槍兵、護衛中軍、護衛軍士的關鍵裝備,如何提高盾牌的防禦效果,又能平衡重量,就成為了兵仗局的研究重點。
兵仗局遵照五軍都督府、兵部足以抵擋尋常火銃、火藥彈碎片殺傷的要求,從推盾中汲取智慧,打造了雙重鐵板夾一層鐵木的盾牌,且為了強化鐵板防禦力,與二炮局、冶煉匠人合作,打造了複合鋼材。
考慮到攜帶的便捷性,盾牌支持折疊,軍士完全可以背著身上挺進。
盾牌設計還吸收了駝城智慧,外側都打有孔、設有凸點,允許兩個盾牌上下錯位連接,在危險的時候,甚至可以借助盾牌,直接搭建起一座外圍防線,形成緩衝帶,阻滯敵人的衝擊,為中軍與主力迎戰爭取時間。
這種新式盾牌,在防禦力上極大滿足了作戰需要,這種作戰需要,不僅是防禦馬刀的劈砍,弓箭的射擊,還考慮到火銃、火器流失後的作戰需要。
朱棣看著走來的盾牌兵方陣,高喊:“盾牌如山,巍峨難撼。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盾牌兵聽聞,隨著整齊的步伐,氣沉丹田喊出“盾牌如山,巍峨難撼。猛士衛國,壯哉大明”,聲音如巨浪,衝向四周。
人群之中,沈修德與孫掌櫃看著四個黑盾方陣,眼神中滿是歡喜。大明越是兵勢威武,絲綢之路越能走遠。
可惜父親沈一元在西疆省沒有回來,否則看到這一幕強軍盛景,定會十分高興。不過父親敢去西疆,恐怕就是認準了大明無人敢招惹吧。
不過總有愣頭青,阿魯台這個家夥就很不老實,什麼時候朝廷可以用兵,清剿了草原……
長搶四方陣,盾牌四方陣,隨後是弓箭四方陣!
弓箭手,是大明對付騎兵的重要力量,也是攻防戰鬥中必不可少的軍種。
弓箭方陣帶隊的是呂毅、瞿陶,皆是參與過西征、立下軍功的猛士。
隨著呂毅、瞿陶喊出“向左——看!”時,弓箭方陣的軍士左手摘弓,右手從背後的箭壺中取出一根長箭,隨著踢打的正步,箭搭上弓弦,從左前方整齊升至頭部前方,弓箭更是被拉滿月。
箭矢之上,鋒芒點點,極是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