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醜聞(2 / 3)

這究竟是國內政客的陰謀,還是寶靈的詭計,亦或是籌劃五國船廠楊部堂的圈套,三大可疑目標,在巴夏禮的心中轉來轉去,而前兩者的嫌疑是最大的。

作為一個中國通,巴夏禮在國學上也多少有些根底,畢竟巴夏禮之前做的是翻譯,而與英商打交道的多是讀書人,沒有一定的國學功底,想做一個合格的翻譯,也是困難重重的。

借著對清國的了解,借著對一些陰謀詭計的熟稔,巴夏禮的心裏,也大概的有了一個眉目,涉及幾百萬英鎊的資金,應該是被政客和寶靈雙方吞並的。

政客們在海上做了一票,或是之前就做了,隻是在海上演了一場戲,而剩餘的草約,跟著商人們到了港島,寶靈不想被政客們利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籌劃了一場大火,並吞了剩餘的草約。

政客們吞並一部分草約的目的,恐怕是想引發戰爭,而寶靈吞並草約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當政客們的犧牲品,畢竟涉及到幾百萬英鎊的歸屬,一旦出了岔子,就是要命的大事兒。

參照幾日之前寶靈匆匆到廣州會晤楊部堂一節,巴夏禮對整件事情的輪廓,也有了一個清晰的描摹,國內政客們吞並了一批草約,寶靈到廣州試探楊部堂的態度。

草約簽署的一些條款限定,巴夏禮雖說不是草約的簽署者,但通過眾人的對話,在簽約之時,巴夏禮就知道了草約對於資金的重要性。

沒有草約就沒有前期募集的資金,楊部堂的態度肯定是極為堅決的,加上虎門炮台暴增的實力,西馬糜各裏前期之敗,寶靈覺得政客們的陰謀是拙劣的,他很容易被牽扯到政治陰謀之中,假死叛逃也就成了寶靈必選的道路。

醜聞、傳聞、小道消息,巴夏禮整合了一下港島最近流傳的消息,也就很容易把握寶靈的去向了。

繼續深入調查,可線索自法蘭西記者和貌似寶靈的人登上法蘭西商船為止。再往下就沒有任何進展了。濃濃的迷霧、深深的黑幕。巴夏禮也知道,近期再調查五國船廠草約之事,就是找死了。

想要弄明白草約之事,巴夏禮還有一條捷徑,那就是身在廣州的,五國船廠之事的組織者楊部堂,將港島的事情,梳理了數遍、細致的調查了數遍。巴夏禮得出大致的脈絡,無法繼續深入之後,就在草約簽署的前幾天,乘船來到了廣州。

“巴夏禮公使,您也是草約簽署的見證者之一,草約簽署的保密條款,想必您也清楚,這樣的問題提出來,您不覺得欠妥嗎?”

會晤楊猛、提出問題,就是巴夏禮弄明白草約一事詳情的捷徑。隻要知道了資金的歸屬,陰謀的策劃者也就無所遁形了。

可這樣的問題。對草約的組織者楊部堂來說,回答起來也是有相當難度的,畢竟這涉及到了商業的誠信問題,如果五國船廠草約之中約定保密的事情,很輕易就透露了出去,對於楊部堂的信譽是個不小的打擊。

“楊部堂,此事的後果想必您也是清楚的,我的問題很簡單,就是那七分草約資金的歸屬,不回答我的問題,戰爭即刻就會爆發。

那麼一大筆資金,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也是輕而易舉的。”

戰爭威脅,是英吉利外交官手中最有效也是最無力籌碼,對於葉名琛,這所謂的戰爭或許有些威懾力,但對楊猛來說,這玩意兒能有多大的威懾力呢?

“甭跟我來這個!打就打,無所謂的,你們英吉利政府想要破壞五國船廠簽約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秘密,本部堂的信譽就是建立五國船廠的基礎,沒有各國商人的點頭,草約資金的去向,即使你們發起戰爭,我這邊也不會透露分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