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滌生雖說穩重,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初期的老將,也有一定的訴求,曾滌生容易受脅迫。
左季高油滑,這騾子看的是局勢,而不是恩德,要防著他反水的。”
雖說在設計肅順的事情上,楊猛不怎麼用心,一旦到了人事之上,他就會瞪起眼珠子的。
“協餉如何?兩湖皖贛,無論兵多兵少,水師團練都是大爺,咱們隻需讓二爺截留湘楚二軍的一部分協餉,曾左那邊必然會出聲。
這事兒在九江,亦或是在曾左與二爺之間,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但到了肅順的耳中,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兒了。
擴軍鑄炮之事,咱們先上個折子,朝廷那邊必然要計較一番的,一兩個月的時間,稍一躑躅就過去了,肅順若是在這關鍵的時候,上一道由三爺製衡曾左的折子,咱們擴軍鑄炮的折子,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說完了這些,設計肅順的事情也就結了,徐子渭低頭又開始處理各地的公文了。
“嗯!不錯的主意,就這麼著吧!待會兒你讓於彪,將五大商埠的兵力與火力部署拿出來,這次上折子要言之有物。
廈門、福州、寧波擴軍一萬,上海道兩萬,有馮桂芬的蘇浙練勇做後盾,兩萬人勉勉強強了。”
楊猛的防禦部署於彪做好了之後,徐子渭的折子就上去了,接下來,就等朝廷的諭令擴軍鑄炮了。
呆在軍營練兵的肅順,這些天也覺得有些無聊了,日複一日的高強度體力、耐力、搏殺訓練,對肅順這個宗室來說無疑是種折磨,雖說這段時間本事大漲,但他肅順求得可不是沙場拚殺的粗糙營生,位極人臣才是他肅順的將來。
楊老三這廝,雖說麵上粗豪,但心裏的城府卻是極深的,除了練兵之初在軍營裏呆了半個月之外,這些天,楊老三的行蹤都是飄忽不定的。
訓練之餘,肅順也會打聽一些廣州周邊的事情,總的來說,這楊老三還真是個一心為朝廷著想的忠臣良將,這樣的人幾十年才出一個,皇帝能趟上這麼個忠臣良將,絕對是福氣呐!
楊老三公忠體國,肅順就要巴結上去,別看如今的楊老三在野,但假以時日,這楊老三未嚐不能位極人臣,與楊老三叫好,對他肅順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天,肅順花了千多兩銀子交好的楊老三麾下的親兵,終是給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九江任職的楊二與曾左起了衝突,楊老三在衙門罵了一句曾左忘恩負義的話,這在肅順看來,就是好大的賣點了。
交好楊老三的手段有很多,讓皇帝提拔楊老三,無疑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作為宗室,肅順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了楊老三對朝廷的作用,以編練八旗新軍之職司,他給朝廷上了一份給楊老三擴軍,製衡曾左的折子。
肅順雖與曾左交好,但有些時候,他還是要從大清朝廷的利益出發的,江山畢竟是滿人的江山,即使肅順再看不起那些遊手好閑的旗人,曾左這樣的漢人隱患,還是要提前報備朝廷的。
肅順的折子,還是有相當分量的,看了肅順的折子之後,對於軍機這幾天所議的楊三哥擴軍之事,四色棍的心裏也有了計較,楊三哥忠勇可用,曾左著力於長毛賊,之後的軍功必然顯赫,與其讓滿蒙之人製衡曾左,不若讓楊三哥這個同為漢人的忠勇之臣製衡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