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看著已經在家鬱悶兩天的袁睿,也不知怎麼勸才好。其實他也不知道為啥,從徐家別院回來就這樣了。
好像別院沒聽到什麼特別事情發生啊,未必對徐小姐真有想法了?
二公子也不好直接問,又沒有好辦法,確實,他這樣的直男哪裏懂得安慰人,連事情原委都沒有搞清楚,他連話都不知道從哪裏說。
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對策,直接拿了一張帖子來了,真要是為了徐小姐,那就好辦多了。
“沒道理啊,怎麼什麼帖子都找你,奇怪,我記得,你好像在揚州不認得啥人吧。”
“哪裏來的這麼多陰陽怪氣,”袁睿也是沒好氣,拿過帖子,看了一眼,直接扔到一邊。
“不去,這樣的事情以後不用算我,一群書呆子,浪費時間,聚啥聚!”
“你不知道,這個可不是簡單的春遊,聽說這次是學政大人主辦的,不但邀請了好多本次院試的學子,還邀請了本地的眾多文學大士參與。”
“考生如有一些學問上的疑問可以直接找這些老師,還有一種說法這也是為了院試提前考核一下,以免到時錄取有遺漏。”
二公子還是有點神秘的說著,看來準備功夫做的不錯,提前打探了一下消息。
袁睿聽二公子這樣說,又把帖子拿過來仔細看了一下,但是沒用什麼特別之處,隻是落款是揚州學院,開始袁睿沒有在意,現在才發現,二公子應該沒說錯。
再看日期,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看這日期挑的,算中了很多學子不能在家,特意選的這一天。
其實還有一個算是八卦的消息,二公子沒說,揚州本地的很多大家也想借著這次機會挑女婿,據說會有很多的夫人會攜帶適齡姑娘在會場邊上,隻等合適的書生出現。
當然這也是慣例,每次院試、鄉試、會試都是如此,特別是院試,大部分進學的學子還未成家,不像會試,幾乎沒有未婚男子了。
參加院試中秀才,在鄉間已經算鄉紳了,至少衣食無憂,本地的大戶也知道,再高一點,也許自家的競爭就沒用這麼大了,所以下手還要趁早。
端午節當天,在二公子強烈的建議之下,袁睿還是打扮了一下,完全按照書生的最佳狀態呈現,不然,按照自己的習慣,就是簡單的怎麼舒服怎麼來。
要不說人是衣裝馬是鞍,等著丫鬟把袁睿打扮出來,連二公子都感歎,還是年輕好啊。
雖說他也很年輕,但是成家早,江湖路險,很多滄桑都寫在臉上,失去了那份稚真。
兩人誰都沒帶,騎著馬直接奔向聚會點。這次的聚會的地點,揚州學院特意選在了揚州城東的一處園林,也就是後世的瘦西湖。
這是可以媲美杭州西湖的風景,雖然比不上西湖的寬闊,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是很精致的。
湖麵上有著淡淡的迷霧,一眼望去,心曠神怡,也給湖邊樹木蒙上了一層薄紗,更讓參會的人感歎自然的饋贈。
二人來的正好,不早也不晚,學子已經來了不少,但重量級嘉賓都還沒到。
二公子本來是想著不來的,這種場合其實他很不習慣,自己舞槍弄刀的跟這些舞文弄墨的能和群才怪。
所以到了地方,看到袁睿跟幾個同窗順利會師,也就不羅嗦,跟袁睿打了一聲招呼,自己順著湖邊的小路慢慢逛去了,說是快結束時回來找他。
袁睿也知道這個場合二公子不自在,自己不能選擇,這些人就是以後自己鄉間或者官場的人脈、同僚或者資源,不能免俗,人不能隻活在空氣中。
雖說算是宅男,但他儲存的這麼多知識讓他完全不會跟其他學子疏離,也能很快融入圈子,不但和熟悉的學子聊得來。
即使是剛剛介紹的,他也能對於什麼流派、詩詞、曆史,甚至經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識,也讓身邊的學子非常感歎。
閑聊沒一會,眾多嘉賓一齊到了,袁睿心裏猜測,這些大佬應該是約定了什麼地方彙合,然後再一起出席。
打頭的是揚州學政張謙,身後有揚州賀知府,揚州學院山長傅明,揚州本地幾位名流也是緊隨其後,巡察使曹原為了避嫌沒有出席。
袁睿不知怎麼,總感覺好像這群人以中間一位身著青衫的中年人為主,而身邊的幾位同窗沒有一人知道是誰。
當然,其他那些大人也都是同窗告訴他的,其實他是一個都不認識。袁睿是很信直覺的,他感覺今天的彙集可能不是很簡單,至少不會是像二公子說的那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