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秀才相公(1 / 2)

熙寧十一年六月初七,揚州院試開始。

院試其實跟府試,縣試差異不大,都是考的基礎知識。按照大夏院試的規則,第一天考經史和文章,第二天考策論和詩文。

第一天簡單說就是現在的填空和名詞解釋,就是對經史中的原文進行補缺,考的就是記憶力,對經史的熟悉程度。

補缺難點是原文原字不能有一個字錯,否則就整個句子算錯。

第二天考的就是個人能力了,不管是策論還是詩文,沒有很深的功底,思考理解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現文不對題的錯誤,那就白費了。

這十多天的時間,袁睿對於經史原文和理解還真是有了清晰的思路,所以第一天的補缺和理解他還真有驚無險的過去了,即使是有一兩個自己確實拿不準的也應該無礙大局。

所以第一天晚上,袁睿還是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第二天的挑戰。

這段時間,雖然要照顧小河,其實要他親自做的還真不多,也就是在邊上陪著說說話,大部分時間,他還是休息的很好,所以狀態整體很不錯。

可是,當他第二天自信滿滿的準備發揮時,就被試卷上的題目震住了。

試論宋對外政策

這個題目看似好寫,但要想寫清楚,很多根本性問題就必須要提,比如什麼重文輕武,土地兼並,貪腐嚴重等等。這些可以寫寫,不好寫,對於大夏,有些東西跟宋很像,一旦寫重了,可就不妙了,要是再有了犯忌諱的事情,自己這輩子就完了。

再看後麵詩文,他更是一愣。

以揚州任一環境為題,以景寄情,必須有風、雨兩字

這是哪位大神啊,還要人活不!?

整整兩個時辰,袁睿隻字未寫,他都有點混沌了,今天這個考題有點難過啊!

中午他實在沒有胃口了,小河精心準備的幹糧,昨天他還吃的津津有味。看著手裏的試卷,他覺得還是先把詩文寫出來,畢竟字少!

想了好久,搜了好多的腦庫,終於給他想出了一首盧摯在宴會上即興而成的蟾宮曲 。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

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

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

客去還留,雲樹蕭蕭,河漢悠悠。

這首詞還就是現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想了一下,這首詞還是要個出處,不然怕穿幫。他琢磨了一下,起了一個名字,蟾宮曲 揚州學院席上即事。

時間已經不早了,估計還有最多兩個時辰就要交卷了,袁睿不免有點著急起來,突然之間,他想起了一事,現在的大夏有一點做的很好,就是吏治的改革,對於宋時複雜的人事管理體係,他也是有很深的認知和研究,就從這點來吧。

接下來,袁睿一氣嗬成,八百字論文也就花了一個時辰。他在這篇文章裏重點對宋時複雜的文武管理交叉的事情進行了批判。

他在這裏說了一個論點,意思是用人選人要有前瞻性,任用人才不能盲目,針對性要強,不能讓不專業的人去監督指導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同時他又對宋時重文輕武,造成文官自傲,相互間配合脫節,效率低下的案例又舉了兩個,整篇下來,可以說非常的務實和全麵。

等他認真謄抄完畢,交卷時間也到了,他長出一口氣,總算是完成了。

學政看著收上來的九百三十八份試卷,其他要麼沒寫,要麼沒有交卷,知道現在是非常關鍵的時候了。

現在試卷不能過夜,也不能讓現在的閱卷人出去,連夜趕出來是規矩。

幸好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千份試卷首先被分成十大份,每份近百人,有三名閱卷人。

反正都在學政的大堂裏,四處都是封閉的,不閱卷完畢,這些人也出不去。

學政張謙大人還是給在現場監督的孟學士施了一禮,轉身宣布,閱卷開始。

孟學士不管這些,他和監察院的人在現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防止舞弊,反正糊名。

大家先過一遍,把看上的挑出來,犯忌諱的直接淘汰,又是交叉閱卷,一個中到最後根本通不過,所以孟學士也不管那些私私秘秘的,總有一些人情是存在的,無礙大局。

到了半夜時分,終於一千份試卷全部閱完,被這些老教渝直接淘汰的就有五百三十七人。

這些人要麼就是補缺有了超過五處的錯誤,要麼就是文不對題,當然策論和詩文空缺任一項,或者不過關的都在此列。

第二輪,十位主閱卷人開始對剩下的試卷進行篩選,先看一個中的,是不是有一些可取之處,如果確實不是很出彩,那麼也就成為第二輪的犧牲品,這樣的試卷最大的不足是沒有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