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快,也就一個時辰不到,一中的一百八十五份試卷中,僅有兩份被留了下來,其他全部淘汰。
第三輪,十位主閱卷人對剩下的二百一十八份試卷再次進行了一次交叉閱卷。
這次要求更嚴,低於五人三中的淘汰。
一個時辰過去了,剩下了一百八十六份考卷,張謙終於出了一口氣,終於沒有什麼意外的結束了。
當然還有最後一步,找出得中最高的試卷評選前十名,這個到是沒有特別關係,雖然院試頭名成為案首,但真正關注的不多。
這個稍微簡單一些,看著已經選出的十份試卷,張謙趕緊邀請孟學士監督封卷,這說明本次揚州院試正式結束,按照規定完成了取士。
等著孟學士和監察院的官員簽完字,閱卷人員也都簽字完畢,張學政帶人捧著結果去了巡察使衙門,最後一步要巡察使簽字確認,就可以稟告禮部了。
其餘人各自歸家休息不提,結果一旦提交,也就沒有什麼必要再留下來了。
不出所料,曹原一夜沒睡,正等著這次的結果。
“大人,完全按照流程和規矩來的,最終取生員一百八十六人,請大人過目。”
張謙一邊遞上封卷,一邊彙報情況。
“張大人不用客氣,本次取士可有勉強。”
曹原接過封卷,看了一眼參與人簽字。
“大人,這次閱卷完全是最高標準執行的,一般慣例可取二百餘份,”
張謙也不隱晦,直接說道,“因為人數超過較多,又增加了一輪。”
“張大人,說到這裏,本官給你道個歉,要不是我,你這次取士二百餘人,政績應能更上一步,可以調回京城了。”
曹原遲疑了一下,還是把心裏話說了而出來,這個張大人確實難得,把學政這塊做的紮紮實實,人也是勤奮踏實,沒有特別的私心。
“大人言重了,都是下官應做的,盡到本份而已。大人,要說京城不回也罷,我這性格也就適合在鄉下教教書,哪裏適合京城的環境。
曹原看著張謙,突然笑了,這個老實的妙人。
袁睿幾人看著姐姐的馬車走遠,想著姐姐依依不舍的神色,也是有點傷感。
隨著年齡的增加,要顧及的事情太多了,一旦中舉,可能就是千裏距離,再想經常見麵已經變得奢侈。
親人之所以成為親人,最珍惜的不是那份血緣,是相互之間的牽掛。
其實袁睿很想瞅機會問問姐姐的,對於徐夫人的那句話,他一直不得其解。
但是等姐姐來了,還沒有來得及問,先是找人,又是小河遇險。
袁睿還有一個顧慮,就是徐夫人在生病的情況下是不是認錯了,大幾歲的姐姐可能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幾次話到嘴邊還是沒有問出口。
不過,他也不急在一時,當前等院試考完,自己還在危險之中,對於黑衣人他要想著怎麼做好防護,再就是馬上就是鄉試了。
是的,揚州本次鄉試定在八月底,算下來,也就隻有不到八十天時間了。
姐姐走之前就給他定好了,不要想著回家去了,鐵還是要趁熱打,這次準備的不錯,很多科考內容記得都很好。
所以今年的鄉試一定要參加,根本也不給他反對的機會,好像生怕他後悔似的。
按說兩年前要是不耽誤,今年隻要直接參加鄉試就好,對於袁睿來說,可能會輕鬆一些。
走之前,袁晴一直遺憾,就是十多天下來,確實沒有找到那個姑娘。
有個閨蜜後來無意說了一句,是不是外地來這裏走親戚的,可能已經回去了,揚州也就找不到了。
袁晴也隻能接受這個說法,看來隻能以後找機會了。
幾人都沒去看榜,聽到家丁回報,首先掉下眼淚的就是姐姐,她終於完成了四叔四嬸的囑托。
所以,她不容置疑的囑咐,接下來時間,袁睿隻有一件事,就是精心準備,至於得不得中,她沒有以前那樣強勢了。
鄉試她聽自家相公說過,可不是那麼簡單,不是說學問好就一定能中的。
有些人考一輩子都不一定能中,不過,她相信,隻要袁睿正常考,一次不中,下次一定可以。
院試已經過去三天了,榜單已經出來,袁睿得中本次院試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