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大夏新糧策(2 / 2)

魏國公其實也沒有明白太多,他對於袁睿說的什麼經濟沒有直觀認知,隻知道確實糧食運到外藩,增長敵人勢力不行。

“還有一點,袁睿說的土地太集中了本來沒錯,但是各種各的就不好了,更不能無限製的讓土地集中起來,也不能完全不繳糧食,他的意思,要是朝堂獎勵,其他可以減免,隻要是土地能生產糧食,那麼糧食一定要按照收成上繳。”

“糧食是國之根本,私人以及商人是沒有販賣的權利的。”

魏國公這個時候也不管說不說的明白,顯擺袁睿說的一些道理擺明白。

“他對於這些就沒有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淮王跟了一句,這個老家夥還算不錯,基本將袁睿的意思說明白了。

就是有點不地道,這是他自己的女婿,也不知道心疼一點,這是生生的把袁睿推在了小浪尖呢。

“王爺,各位大人,他說的那些我不是太明白,隻聽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袁睿的意思,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仿照後世的一些做法,簡單粗暴。

首先對新政進行完善,土地這個目前太敏感,不能大動,隻能徐徐漸進。

但是糧食這塊可以控製,民間糧食不能跨州販賣,隻能由朝堂出麵收購。

朝堂收購來的糧食主要是兩個作用,一個是作為邊軍主要儲備,一個是災年的救濟。

還有就是各州府收的糧食,一部分作為滿足地方的百姓需求,一部分做地方儲備。

其次就是實施糧食限價,官府出售的糧食一律平價,主要是供給不種糧食的商人、官吏。

民間百姓自家糧食也可以出售,但是最高不能超過官府價格的兩倍。

這裏麵就有一個規則,隻要官府糧食充足,百姓的糧食就很難超過官府價格。

袁睿也知道,這裏麵最大的問題是官商勾結,官府的糧食自己不出售,倒賣給商人獲利。

他的對策也很簡單,所有的糧食出售必須由戶部安排,不受地方管轄,至於戶部人員再出問題那就是監察院的事情了。

至於從百姓手裏收糧食那些爛規則,袁睿目前還是無能為力的,每個地方總有那麼一些隻想著撈錢的人,他隻能盡量的讓百姓多收點糧食,彌補一下。

按照他的想法,要是真能實現十稅二,加上土地擁有者拿走的五成,百姓至少能留下三成。

按照現在的產量,佃農一家五口人,租種十畝水田,一年下來可存糧食超過千斤,能基本滿足溫飽了。

再次,他對於土地所有者拿走的五成也有限製,這些大戶收取的糧食才是最大的份額。

以往,他們都是自由的,想往哪裏賣就往哪裏賣,還幾乎不交稅,都是商人承擔。

袁睿直接做了限製,不允許糧食私自跨州販運,就是說大戶收取的糧食想要出售,隻能賣給官府,再由朝堂、戶部在各州之間進行平衡調派。

袁睿當時並不是不知道這個限製不太容易實現,但是當時也是在不太正式的場合。

他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那麼一說,甚至連討論和分析都沒深入的去做,根本也不曉得能不能行。

但是對與現在的情況他是有一點了解的,國家缺糧,百姓陷於饑餓之中,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隻能用朝堂強製的幹預才可在在這個時候穩定下來。

最後,對於土地大量集中,他反而比較支持,集中起來操作便利,也沒有這麼多扯皮。

但是對於功勳田,業賦有自己的想法。他給的對策跟後世一直存在執行爭議的攤丁入畝稍有不同,這個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反應就是損害了諸多統治階層的利益。

袁睿的想法,土地隻要能生產出糧食,土地所有者必須按照十稅二的比例上交糧食,任何東西不能替代。

至於的那些土地所有者應該得到的相關賞賜,可以在銀錢,物品上進行傾斜,反正這些人要的根本不是糧食,而是財物。

魏國公總算是慢慢說清楚了,他一邊擦著汗,一邊心裏罵著袁睿那個臭小子。

幾位大臣邊聽魏國公解釋,一邊想著中間的竅門,心裏不約而同想到一點,這樣操作雖說太激進了,但未必不是一種辦法,看來王爺這是來真的了。